首页
/ Open-Ani项目中媒体选择器名称过滤策略的优化思路

Open-Ani项目中媒体选择器名称过滤策略的优化思路

2025-06-10 03:00:50作者:范垣楠Rhoda

在Open-Ani项目开发过程中,媒体选择器(media selector)的名称过滤策略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技术点。当前实现方式是将过滤逻辑直接内置于数据源层,这种设计虽然简单直接,但缺乏灵活性,可能无法满足不同使用场景下的需求。

当前实现的问题分析

现有架构中,名称过滤功能被硬编码在数据源内部实现。这种设计存在几个明显的局限性:

  1. 强制过滤机制:所有通过该数据源的请求都会自动应用过滤规则,用户无法根据具体场景选择是否启用过滤
  2. 缺乏灵活性:无法针对不同会话(session)动态调整过滤策略
  3. 信息不透明:被过滤掉的项没有提供任何排除原因说明,不利于调试和问题排查

优化方案设计

建议将过滤逻辑从数据源层迁移至媒体选择器层,这种架构调整可以带来以下优势:

分层架构设计

  1. 数据源层:保持原始数据完整性,仅负责提供原始媒体项列表
  2. 选择器层:实现可配置的过滤逻辑,包括:
    • 名称模式匹配
    • 自定义过滤规则
    • 过滤开关控制

动态过滤控制

通过引入会话级别的配置参数,可以实现:

  • 全局默认过滤策略设置
  • 单个会话临时覆盖全局设置
  • 运行时动态调整过滤强度

排除原因追踪

建议新增MaybeExcludedReason机制,为每个被过滤项记录排除原因,这将显著提升系统的可观察性:

  • 调试时快速定位过滤问题
  • 提供用户友好的过滤反馈
  • 支持更复杂的过滤规则组合

技术实现考量

实施此优化需要注意几个关键技术点:

  1. 性能影响:过滤逻辑迁移后可能增加选择器层的计算负担,需要评估对响应时间的影响
  2. 状态管理:会话级过滤设置的存储和传递机制设计
  3. 向后兼容:确保现有依赖于强制过滤的功能不受影响
  4. API设计:提供清晰的过滤配置接口,避免过度复杂化

预期收益

这种架构调整将带来多方面的改进:

  1. 更好的用户体验: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临时关闭过滤,查看完整列表
  2. 更高的可维护性:过滤逻辑集中管理,便于统一调整和优化
  3. 更强的扩展性:为未来可能增加的复杂过滤需求预留了扩展空间
  4. 更透明的操作:通过排除原因记录,使系统行为更加可预测和可解释

这种优化体现了从"一刀切"的简单实现向更灵活、更用户友好的架构演进过程,是项目成熟度提升的重要标志。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

项目优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