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OpenBMB/OmniLMM项目中实现图文穿插推理的技术解析

OpenBMB/OmniLMM项目中实现图文穿插推理的技术解析

2025-05-11 00:11:35作者:俞予舒Fleming

在OpenBMB/OmniLMM这类多模态大语言模型项目中,实现图文穿插推理是一个关键技术需求。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不同场景下实现这一功能。

图文穿插推理的两种实现方式

OpenBMB/OmmiLMM项目提供了两种主要的图文穿插推理实现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

API服务器模式

在API服务器模式下,系统会自动处理图像令牌的插入,开发者无需手动指定<image>标记。这种模式下,图文穿插的实现依赖于消息内容(content)列表的顺序排列。

典型的消息结构如下:

{
    "role": "user",
    "content": [
        {"type": "text", "text": "这里有一张图片"},
        {
            "type": "image_url",
            "image_url": {
                "url": "图片URL地址"
            }
        },
        {"type": "text", "text": "请描述这张图片"}
    ]
}

这种结构会被自动解析为"文-图-文"的穿插形式。开发者只需按照期望的图文顺序排列content列表中的元素即可实现任意形式的图文穿插。

离线推理模式

在离线推理场景下,开发者需要显式地使用<image>标记来指示图像位置,并通过multi_modal_data参数提供对应的图像数据。

典型实现方式如下:

messages = [{
    "role": "user",
    "content": "(<image>./</image>)\nWhat is the content of this image?"
}]

inputs = {
    "prompt": tokenizer.apply_chat_template(messages, tokenize=False),
    "multi_modal_data": {
        "image": image_data
    }
}

在这种模式下,<image>标记的数量必须与multi_modal_data中提供的图像数量严格匹配,系统会按照顺序将图像插入到对应的标记位置。

技术实现原理

这两种模式背后的技术原理有所不同:

  1. API服务器模式:服务器端会自动解析content列表,当遇到image_url类型时,会自动在内部表示中插入图像令牌,并处理图像下载和编码。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开发者无需关心令牌细节,缺点是灵活性稍低。

  2. 离线推理模式:开发者需要显式控制图像令牌的位置,这种方式提供了更精细的控制能力,适合需要精确控制图像位置的复杂场景。但需要开发者自行确保令牌与图像的对应关系。

最佳实践建议

  1. 对于大多数应用场景,推荐使用API服务器模式,它更简单且不易出错。

  2. 在需要精确控制图像位置或处理复杂图文交替场景时,可以考虑使用离线推理模式。

  3. 无论哪种模式,都要确保文本和图像的逻辑顺序合理,避免产生歧义。

  4. 在多图像场景下,特别注意图像与描述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添加明确的文本指示符来提高模型理解准确性。

通过理解这些技术细节,开发者可以更有效地在OpenBMB/OmniLMM项目中实现高质量的图文穿插推理功能。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