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KiKit面板化工具中V-Cut生成机制解析

KiKit面板化工具中V-Cut生成机制解析

2025-07-09 16:02:11作者:柯茵沙

问题现象

在使用KiKit进行PCB面板化时,部分设计文件无法生成预期的V-Cut切割线。具体表现为:较大尺寸的PCB能够正常生成V-Cut,而较小尺寸的PCB则无法生成。

根本原因分析

经过深入分析,发现KiKit的V-Cut生成机制与tab(连接桥)的放置方式密切相关。V-Cut切割线实际上是通过tab的布局来触发生成的,而非直接由PCB尺寸决定。当tab的布局无法有效分隔PCB时,系统就不会生成相应的V-Cut。

技术细节

  1. tab与V-Cut的关系:在KiKit中,V-Cut是通过tab的放置位置来确定的。只有当tab能够将PCB面板分隔成不同部分时,系统才会在这些分隔位置生成V-Cut。

  2. 尺寸影响:当PCB尺寸较小时,默认的tab尺寸可能大于PCB本身尺寸,导致系统无法放置tab,进而无法生成V-Cut。

  3. 解决方案:对于小型PCB,应采用全宽tab(full width tabs)配置,确保tab能够正确放置并触发V-Cut生成。

最佳实践建议

  1. 对于不同尺寸的PCB设计,应调整tab的尺寸和布局策略
  2. 小型PCB推荐使用全宽tab配置
  3. 在面板化前,应预览tab布局情况,确保V-Cut能够按预期生成
  4. 对于特殊形状的PCB,可能需要手动调整tab位置

总结

理解KiKit中V-Cut的生成机制对于成功实现PCB面板化至关重要。通过合理配置tab参数,可以确保各种尺寸的PCB都能正确生成所需的V-Cut切割线。这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也能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