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BK-CI 调度侧 Agent 等待日志打印优化实践

BK-CI 调度侧 Agent 等待日志打印优化实践

2025-07-01 13:27:19作者:俞予舒Fleming

背景

在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CI/CD)系统中,任务调度与执行是核心功能之一。BK-CI作为一款企业级CI/CD平台,其调度系统负责将构建任务分配给合适的Agent执行。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当没有可用Agent时,系统需要记录等待日志以便运维人员监控和排查问题。

问题描述

BK-CI系统原有的Agent等待日志打印逻辑位于引擎层,这种设计存在几个潜在问题:

  1. 职责边界不清晰:日志记录属于调度监控范畴,放在引擎层增加了引擎的复杂度
  2. 维护困难:引擎层主要负责任务执行,日志逻辑变更需要修改引擎代码
  3. 性能影响:引擎层处理日志可能影响核心任务执行效率

解决方案

项目团队决定将Agent等待日志打印逻辑从引擎层迁移到调度层,这一优化带来了以下改进:

  1. 架构优化:使系统各层职责更加清晰,调度层专注于任务分配和状态监控
  2. 可维护性提升:日志相关变更只需在调度层进行,不影响引擎核心逻辑
  3. 性能提升:减少引擎层非核心功能负担,提高任务执行效率

技术实现

在具体实现上,团队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1. 状态监听机制:调度层监听Agent可用状态变化事件
  2. 智能日志打印:根据等待时间动态调整日志打印频率
  3. 上下文关联:每条等待日志关联任务ID和Agent需求信息
  4. 分级日志:区分不同严重等级的等待情况(如警告、错误)

实施效果

该优化上线后取得了显著效果:

  1. 日志质量提升:等待日志信息更加完整和结构化
  2. 问题定位加速:运维人员能快速识别Agent资源瓶颈
  3. 系统稳定性增强:引擎层负载降低,任务执行更稳定
  4. 扩展性提高:为后续实现智能Agent调度预留了接口

经验总结

通过这次优化,我们获得了以下经验:

  1. 分层设计重要性:清晰的架构分层能显著提高系统可维护性
  2. 日志策略考量:日志记录应考虑性能影响和实际运维需求平衡
  3. 渐进式改进:通过小步迭代验证架构调整的正确性
  4. 监控驱动开发:运维需求应作为架构设计的重要输入

未来展望

基于此次优化,团队规划了以下发展方向:

  1. 智能预警:基于等待日志实现资源不足的自动预警
  2. 动态调度:根据历史等待数据优化调度算法
  3. 资源预测:建立模型预测Agent资源需求高峰
  4. 可视化监控:提供更直观的Agent资源监控视图

这次BK-CI调度侧Agent等待日志打印逻辑的优化,不仅解决了当前问题,还为系统未来的可观测性和智能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