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nternLM-XComposer项目中Grounding数据的组织格式解析

InternLM-XComposer项目中Grounding数据的组织格式解析

2025-06-28 11:14:11作者:冯梦姬Eddie

在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交叉领域,Grounding技术(即视觉定位)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以InternLM-XComposer项目为例,深入解析其微调过程中rec(识别)和reg(回归)数据的组织格式规范。

边界框标注格式详解

InternLM-XComposer项目采用标准的边界框标注格式,具体表现为[x_min, y_min, x_max, y_max]的四元组形式。这种格式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 坐标系统:采用绝对像素坐标值,而非归一化比例值
  2. 取值范围:坐标值范围在0-1000之间,这种设计既保证了精度又避免了过大数值带来的计算负担
  3. 顺序规范:严格遵循左上角坐标在前,右下角坐标在后的顺序约定

示例数据片段展示了典型的标注格式:

{
    "conversations": [
        {
            "from": "user",
            "value": "请定位文档中的'金融服务指南'部分"
        },
        {
            "from": "assistant", 
            "value": "目标区域边界框为[729, 0, 810, 25]"
        }
    ]
}

数据组织架构设计

InternLM-XComposer项目的数据架构体现了良好的工程实践:

  1. 多模态关联:每个数据项明确关联图像路径和文本描述
  2. 对话式交互:采用问答形式组织标注数据,模拟真实的人机交互场景
  3. 唯一标识:为每个样本分配唯一ID,便于数据管理和追踪

技术实现建议

对于希望基于InternLM-XComposer进行二次开发的开发者,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1. 坐标转换:当处理不同分辨率图像时,需实现坐标的等比缩放转换
  2. 数据增强:在保持坐标有效性的前提下进行图像变换
  3. 异常处理:对越界坐标值(如超过1000)应有严格的校验机制

扩展应用场景

这种数据格式不仅适用于文档分析场景,经过适当调整还可应用于:

  • 自然场景下的物体检测
  • 图文对照的细粒度视觉定位
  • 多轮对话中的动态目标追踪

通过规范化的数据组织格式,InternLM-XComposer为视觉-语言多模态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设施,这种设计思路值得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借鉴。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