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Sa-Token项目中用户在线时长统计的技术实现方案

Sa-Token项目中用户在线时长统计的技术实现方案

2025-05-12 07:12:11作者:廉皓灿Ida

在基于Sa-Token构建的统一认证中心系统中,用户在线时长的统计是一个常见但实现起来有一定复杂度的需求。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的技术实现方案。

问题背景与挑战

用户在线时长统计看似简单,实则面临几个技术难点:

  1. 会话终止检测困难:HTTP协议本身是无状态的,服务器难以准确感知用户何时真正"离开"
  2. 大规模用户场景下的性能问题:当用户量达到百万级别时,实时监控每个用户的在线状态会带来巨大开销
  3. 定义模糊:什么算"在线"?页面最小化算不算?网络短暂中断如何处理?

技术实现方案

方案一:WebSocket/SSE长连接方案

这是目前较为推荐的实现方式,核心思路如下:

  1. 建立持久连接:用户登录后,前端与后端建立WebSocket或SSE长连接
  2. 在线状态维护:后端使用Redis维护两个数据结构:
    • onlineUser(List类型):存储当前在线用户ID
    • onlineDuration(ZSet类型):以用户ID为member,累计时长为score
  3. 定时任务处理
    • 定期扫描onlineUser列表
    • 对每个在线用户,在onlineDuration中增加相应时长
  4. 连接管理
    • 连接建立时将用户ID加入onlineUser
    • 连接断开时从onlineUser移除

方案二:心跳检测方案

对于不能使用长连接的场景,可采用心跳机制:

  1. 前端定期(如每分钟)发送心跳请求到后端
  2. 后端记录最后一次心跳时间
  3. 定时任务扫描所有用户,判断最后心跳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值
  4. 超过阈值(如5分钟)视为离线,计算并记录在线时长

方案三:混合方案

结合上述两种方案的优点:

  1. 优先使用WebSocket/SSE实现精确统计
  2. 对于不支持长连接的客户端,降级为心跳检测
  3. 后端统一处理两种来源的数据

实现细节与优化

Redis数据结构设计

onlineUser: [user1, user2, user3...]  # List类型,存储当前在线用户
onlineDuration: {user1: 3600, user2: 7200...}  # ZSet类型,累计时长(秒)
lastActive: {user1: 1672531200, user2: 1672531300...}  # Hash类型,最后活跃时间戳

并发处理

对于大规模用户场景,需要注意:

  1. 使用Redis的原子操作保证数据一致性
  2. 考虑分片处理在线用户列表
  3. 合理设置定时任务执行频率,平衡实时性与性能

前端实现

前端需要处理多种场景:

// WebSocket示例
const socket = new WebSocket('wss://your-domain.com/ws');

socket.onopen = () => {
  // 发送认证信息
  socket.send(JSON.stringify({type: 'auth', token: 'xxxx'}));
};

// 定时发送心跳(备用方案)
setInterval(() => {
  fetch('/api/heartbeat');
}, 60000);

// 页面可见性变化处理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visibilitychange', () => {
  if (document.hidden) {
    // 页面隐藏时的处理
  } else {
    // 页面重新显示时的处理
  }
});

统计维度扩展

基于基础在线时长,可进一步实现:

  1. 每日/每周/每月在线时长统计
  2. 活跃时间段分析
  3. 平均单次在线时长
  4. 在线时长分布统计

总结

在Sa-Token生态中实现用户在线时长统计,WebSocket/SSE方案是最为精确和高效的选择。开发者需要根据实际业务场景、用户规模和技术栈选择适合的实现方式,并注意处理好边界情况和性能优化。通过合理的数据结构设计和前后端配合,可以构建出稳定可靠的在线时长统计系统。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