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Sqltoy 5.6.39版本发布:优化并行加载与存储过程结果处理

Sqltoy 5.6.39版本发布:优化并行加载与存储过程结果处理

2025-07-05 01:22:01作者:尤峻淳Whitney

项目简介

Sqltoy是一款优秀的Java ORM框架,以其高效的SQL执行能力和简洁的API设计著称。它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包括SQL智能化管理、分页查询优化、并行查询等特性,能够显著提升开发效率和系统性能。

版本亮点

Sqltoy 5.6.39版本带来了多项重要改进,主要集中在性能优化和开发便利性提升方面:

1. @fast注释标记简化

新版本优化了@fast_start@fast_end的标记方式,现在开发者只需要使用@fast_start即可完成标记,不再需要成对使用。这大大简化了复杂SQL的优化工作。

// 支持两种注释格式
String sql = """
    select *
    from sqltoy_order_info soi
    where 1=1
        -- @fast_start
    /*@fast_start*/(
     select * from table1
     )
    and status=1
    """;

2. 存储过程多结果集处理优化

对于存储过程返回多个结果集的情况,新版本提供了更直观的处理方式。开发者可以直接通过resultTypes()方法指定多个结果类型,替代原先的moreResult(true)设置,代码更加语义化。

// 新方式:直接指定多个结果类型
lightDao.Store().resultTypes(Class1.class, Class2.class);

3. 并行加载机制改进

5.6.39版本对loadAll方法的大批量并行执行机制进行了重大优化。原先的实现是先分批后拆分并行,导致并行效果不理想。新版本改进了这一机制,使得并行执行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显著提升大批量数据加载的性能。

4. 慢SQL监控阈值调整

考虑到现代数据库性能的提升,新版本将默认的慢SQL提示时间标准从30秒调整为8秒,使性能监控更加敏感,帮助开发者更早发现潜在的性能问题。

技术深度解析

并行加载优化原理

在之前的版本中,loadAll的并行机制存在设计缺陷:它首先将数据分批,然后在每个批次内部尝试并行处理。这种设计实际上限制了并行的效果,因为:

  1. 批次划分过早,无法充分利用系统资源
  2. 批次内部的并行粒度可能过小,无法抵消并行调度的开销

新版本改为先并行处理再合并结果的方式,使得:

  1. 可以充分利用多核CPU资源
  2. 并行粒度更合理,减少了不必要的调度开销
  3. 对于大批量数据加载场景,性能提升更为明显

存储过程多结果集处理

存储过程经常需要返回多个结果集,传统处理方式较为繁琐。Sqltoy通过resultTypes()方法简化了这一过程:

  1. 类型安全:通过指定结果类型,确保数据转换的正确性
  2. 代码简洁:一行代码即可完成多结果集的定义
  3. 可读性强:方法名明确表达了意图,比布尔标志更直观

最佳实践建议

  1. 对于复杂查询,合理使用@fast_start注释可以显著提升性能
  2. 处理存储过程时,优先使用新的resultTypes()方式
  3. 大批量数据加载场景下,充分利用优化后的并行机制
  4. 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调整慢SQL监控阈值(可通过配置修改)

总结

Sqltoy 5.6.39版本通过多项优化,进一步提升了框架的性能和易用性。特别是并行加载机制的改进,使得处理大批量数据时能够获得更好的性能表现。存储过程多结果集处理的简化也让开发者能够更高效地编写相关代码。这些改进都体现了Sqltoy框架持续优化用户体验的设计理念。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