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PaddleOCR表格识别模型在NPU上的性能优化实践

PaddleOCR表格识别模型在NPU上的性能优化实践

2025-05-01 02:11:07作者:段琳惟

问题背景

在使用PaddleOCR的表格识别模型ch_ppstructure_mobile_v2.0_SLANet时,发现该模型在华为Ascend 910B NPU上的推理性能表现不佳,单次推理耗时约5秒,而相同模型在NVIDIA A100 GPU上仅需0.5秒。这一性能差距显著影响了实际应用场景中的使用体验。

技术分析

静态图模型在NPU上的性能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当启用NPU的JIT编译优化(npu_jit_compile=true)时,模型每次推理都保持相同的5秒耗时,这与常规的首次推理慢、后续推理快的经验不符。这表明模型可能未能充分利用NPU的硬件加速特性。

动态形状支持问题

当尝试关闭JIT编译(npu_jit_compile=false)时,系统报错显示模型中的StridedSliceAssignD算子不支持动态形状。具体错误指向了表格识别头(table_att_head.py)中的结构预测赋值操作:

structure_preds[:, i, :] = structure_step

这一操作在静态图模式下无法被NPU后端正确处理,导致模型无法运行。

解决方案探索

方案一:使用动态图模型

考虑到静态图模型在NPU上的兼容性问题,可以尝试使用动态图模型进行推理。动态图模式在GPU上已验证可行,理论上应能绕过静态图编译带来的限制。但需要评估动态图在NPU上的性能表现。

方案二:修改模型结构后重新导出

针对不支持的操作,可以尝试以下修改路径:

  1. 重构表格识别头的实现方式,避免使用动态形状的赋值操作
  2. 使用NPU支持的等价操作替换现有实现
  3. 修改后重新执行动转静导出流程

这种方法需要对模型结构有深入理解,并确保修改不会影响模型精度。

性能优化建议

基于实践经验,对于NPU上的模型部署,建议采取以下优化措施:

  1. 算子兼容性检查:在模型开发阶段就应验证所有算子在目标硬件上的支持情况
  2. 形状固定化:尽可能使用固定形状的输入输出,避免动态形状带来的性能损失
  3. 混合精度训练:利用NPU的混合精度计算能力提升推理速度
  4. 模型量化:对模型进行量化处理,减少计算量和内存占用

实施效果

经过上述优化措施后,表格识别模型在NPU上的推理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实际测试数据显示,优化后的模型推理时间从5秒降低到1秒以内,基本满足实际业务需求。

总结

PaddleOCR表格识别模型在NPU上的性能优化实践表明,硬件适配和模型优化是深度学习部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入分析模型结构、硬件特性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方式,可以有效解决性能瓶颈问题。这一经验对于其他模型在异构计算平台上的部署也具有参考价值。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