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Yalantinglibs项目中结构体序列化与RPC传输的实践指南

Yalantinglibs项目中结构体序列化与RPC传输的实践指南

2025-07-09 21:53:24作者:温玫谨Lighthearted

在分布式系统开发中,结构体数据的序列化和远程过程调用(RPC)传输是常见的需求。Yalantinglibs项目提供了多种灵活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适用场景。

直接结构体传输方式

最简洁的方式是直接使用结构体作为RPC函数的参数。Yalantinglibs的coro_rpc组件会自动处理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过程:

struct custom {
    int a;
    char c;
    double d;
};

// 服务端函数定义
void rpc_function(custom data) {
    // 直接使用反序列化后的结构体
}

// 客户端调用
coro_rpc::coro_rpc_client client;
custom data{10, 'A', 3.14};
client.call<rpc_function>(data);

这种方式代码简洁,无需关心底层序列化细节,适合大多数常规场景。

手动序列化控制

当需要更精细地控制序列化过程时,可以使用struct_pack组件将结构体序列化为字节向量:

custom data{};
// 序列化为std::vector<std::byte>
auto buffer = struct_pack::serialize<std::vector<std::byte>>(data);

// 反序列化
auto result = struct_pack::deserialize<custom>(buffer);
if (result) {
    custom& data = result.value();
}

这种方式适合需要预处理序列化数据或实现自定义协议的场景。

零拷贝数据传输

对于性能敏感的应用,Yalantinglibs提供了零拷贝的附件传输机制:

// 服务端接收附件数据
void process_data() {
    auto ctx = coro_rpc::get_context();
    std::string_view attachment = ctx->get_request_attachment();
    // 处理原始字节数据
}

// 客户端发送
coro_rpc::coro_rpc_client client;
std::vector<std::byte> raw_data;
client.set_req_attachment(std::string_view{
    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raw_data.data()), 
    raw_data.size()
});
client.call<process_data>();

附件传输避免了不必要的内存拷贝,特别适合传输大块二进制数据。

原始字节流传输

如果需要直接操作字节流,可以使用span或vector作为参数:

// 使用span接收数据(无额外拷贝)
void handle_bytes(std::span<std::byte> data);

// 或使用vector接收(会有一次拷贝)
void handle_bytes(std::vector<std::byte>& data);

// 客户端调用
std::vector<std::byte> buffer;
client.call<handle_bytes>(buffer);

选择建议

  1. 对于简单结构体,推荐直接传输结构体,代码最简洁
  2. 需要预处理数据时,使用struct_pack手动序列化
  3. 传输大块二进制数据时,使用附件机制实现零拷贝
  4. 特殊协议处理时,可选择原始字节流方式

Yalantinglibs提供的这几种方式覆盖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使用场景,开发者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