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Kubernetes-Hetzner集群中自定义域名与API证书的配置实践

Kubernetes-Hetzner集群中自定义域名与API证书的配置实践

2025-06-27 20:53:37作者:戚魁泉Nursing

问题背景

在使用Kubernetes-Hetzner(简称Kube-Hetzner)Terraform模块部署集群时,许多用户会遇到一个典型场景:当为已部署的集群配置自定义域名后(如cp.example.com),虽然kubeconfig文件正确指向了新域名,但kubectl连接时会出现证书验证失败的错误。错误信息显示API服务器的TLS证书不包含用户配置的自定义域名。

技术原理分析

Kubernetes API证书机制

Kubernetes API服务器在启动时会自动生成TLS证书,该证书包含一组Subject Alternative Names(SANs)。默认情况下,这些SANs包括:

  • 控制平面节点的主机名(如control-plane-fsn1-rfa
  • 内部Kubernetes服务域名(kuberneteskubernetes.default等)
  • 本地地址(localhost
  • 节点IP地址

Kube-Hetzner的证书管理

Kube-Hetzner模块通过Terraform配置管理这些证书参数,但遵循"显式优于隐式"的原则:

  1. kubeconfig_server_address参数:仅用于配置kubeconfig文件中的服务器地址
  2. additional_tls_sans参数:专门用于扩展API证书的SAN列表

这两个参数在设计上是解耦的,这是为了避免在复杂网络环境下产生意外的证书配置。

典型问题场景

当用户完成以下操作时会出现证书错误:

  1. 为已有集群配置自定义域名:
    kubeconfig_server_address = "cp.example.com"
    
  2. 但未更新证书SAN列表:
    # 缺少对应的additional_tls_sans配置
    

此时kubectl会报错:

x509: certificate is valid for control-plane-node1, kubernetes, ..., not cp.example.com

解决方案

正确的配置方式是在additional_tls_sans中显式声明所有需要包含在证书中的自定义域名:

kubeconfig_server_address = "cp.example.com"
additional_tls_sans       = ["cp.example.com"]

配置生效机制

  1. 初始部署:在集群创建时,Terraform会将additional_tls_sans中的域名写入API服务器证书
  2. 已有集群更新:需要手动触发证书轮换或重建集群

最佳实践建议

  1. 域名规划阶段

    • 提前规划好API服务器的访问域名
    • 同时配置DNS记录和证书参数
  2. 生产环境建议

    kubeconfig_server_address = "k8s-api.example.com"
    additional_tls_sans = [
      "k8s-api.example.com",
      "k8s-api.internal.example.com",
      "backup-api.example.com"  # 备用访问域名
    ]
    
  3. 多环境管理

    • 为开发、测试、生产环境使用不同的子域名
    • 通过变量统一管理这些域名

技术思考

这种设计虽然增加了配置步骤,但带来了以下优势:

  1. 明确性:清楚地知道哪些域名被包含在证书中
  2. 灵活性:可以配置与kubeconfig不同的额外访问域名
  3. 安全性:避免自动包含可能不安全的临时域名

对于自动化要求高的场景,可以通过封装模块或使用CI/CD流程自动保持这两个参数的同步。

总结

Kube-Hetzner项目通过分离kubeconfig地址配置和证书SAN配置,提供了灵活而明确的集群访问管理方式。理解这一设计理念后,用户可以更自信地管理生产环境中的Kubernetes集群访问安全。记住:任何自定义API访问域名都需要同时在DNS记录和证书SAN列表中正确配置,这是确保集群安全可用的关键。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