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Ragas项目中的测试集生成与评估状态持久化方案

Ragas项目中的测试集生成与评估状态持久化方案

2025-05-26 21:38:36作者:苗圣禹Peter

背景介绍

在Ragas项目中,测试集的生成和评估过程通常需要消耗大量计算资源和时间,特别是在使用商业API如OpenAI时,不仅会产生高昂的费用,还可能因为网络问题或程序异常导致长时间运行的作业中断。这种情况下,如果系统没有状态持久化机制,所有中间结果都会丢失,用户不得不从头开始,造成时间和资金的巨大浪费。

核心问题分析

测试集生成和评估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特别需要状态保存:

  1. 文档嵌入向量的生成
  2. 向量化文档存储的构建
  3. 问题生成过程的中间状态
  4. 问题评估的中间结果

这些环节中任何一个出现中断,都会导致整个流程需要重新开始,特别是当处理大量文档或生成大量问题时,这种风险尤为突出。

现有解决方案

Ragas项目目前已经提供了一些机制来缓解这个问题:

  1. 异常捕获机制:默认配置raise_exceptions=False可以捕获评估过程中的大多数异常,防止程序意外终止。

  2. 分阶段测试集生成

    • 首先生成知识图谱转换(transforms),这个中间结果可以保存
    • 然后基于保存的转换结果进行问题生成
  3. 最新改进:项目最近增加了对LLM和嵌入调用的缓存支持,使用类似diskcache的机制来避免重复计算。

技术实现建议

对于希望实现更健壮的持久化机制的用户,可以考虑以下技术方案:

  1. 分步执行测试集生成
# 1. 生成转换图并保存
transforms = generate_transforms(documents)
save_to_disk(transforms, "transforms.pkl")

# 2. 从保存的文件加载并生成问题
loaded_transforms = load_from_disk("transforms.pkl")
testset = generate_questions(loaded_transforms)
  1. 使用缓存中间结果
from ragas.llms import cache

# 启用缓存
cache.enable()
cache.set_cache_dir("./llm_cache")

# 后续的LLM调用结果会自动缓存
  1. 定期检查点保存
# 在长时间运行的评估中定期保存状态
for i, question in enumerate(questions):
    result = evaluate(question)
    if i % 10 == 0:  # 每10个问题保存一次
        save_checkpoint(results)

最佳实践

  1. 对于大规模测试集生成,建议拆分为多个小批次进行,每批完成后保存中间结果。

  2. 在使用商业API时,充分利用缓存机制可以显著降低成本。

  3. 考虑使用try-catch块包装关键操作,配合状态保存实现断点续跑功能。

  4. 监控API使用情况和程序运行状态,设置合理的超时和重试机制。

未来展望

Ragas团队正在持续改进状态持久化功能,未来版本可能会提供:

  1. 内置的自动检查点机制
  2. 更细粒度的进度保存选项
  3. 分布式环境下的状态同步支持
  4. 更智能的缓存管理和过期策略

通过合理利用现有功能和遵循最佳实践,用户可以显著提高大规模测试集生成和评估任务的可靠性,避免因意外中断导致的资源浪费。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