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FindMy.py项目:如何检测特定AirTag是否在蓝牙扫描范围内

FindMy.py项目:如何检测特定AirTag是否在蓝牙扫描范围内

2025-07-04 13:42:23作者:管翌锬

背景介绍

FindMy.py是一个用于与苹果Find My网络交互的Python库。近期有开发者尝试使用该库来实现一个宠物追踪系统,希望通过AirTag的蓝牙信号来实时监测宠物是否在家。这一需求引发了对AirTag蓝牙广播机制和识别方法的深入探讨。

AirTag广播机制解析

AirTag作为苹果生态系统的智能追踪设备,其广播行为会根据环境自动调整:

  1. 远离所有者模式:当AirTag远离配对设备时,会广播完整的设备标识信息,包括可识别的公钥和MAC地址
  2. 近场模式:当AirTag检测到附近有配对设备时,仅发送极简的广播包,主要用于向所有者设备确认其存在

这种智能广播机制既是隐私保护措施,也是电池优化策略,但给第三方开发者带来了识别挑战。

技术实现方案

公钥匹配方法

开发者最初尝试通过公钥匹配来识别特定AirTag:

  1. 从Find My备份的plist文件中提取设备密钥信息
  2. 使用keys_atkeys_between方法获取设备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有效公钥
  3. 扫描蓝牙信号并与这些公钥进行比对

然而,这种方法在AirTag处于近场模式时失效,因为此时广播的简略信息不包含完整公钥。

MAC地址匹配方案

更深入的调查发现,即使AirTag处于近场模式,其MAC地址仍包含关键信息:

  1. AirTag的MAC地址最后5个字节与当前公钥的第2-6个字节相同
  2. 由于BLE规范要求,MAC地址首字节的最高两位必须为11,因此这两个位被放置在广播负载的第3个字节中

基于这一发现,开发者实现了以下检测逻辑:

def has_consecutive_five_byte_match(mac_bytes, adv_key_bytes):
    """检查MAC地址后5字节是否与公钥的2-6字节匹配"""
    return mac_bytes[-5:] == adv_key_bytes[1:6]

实际应用与验证

通过修改FindMy.py的扫描逻辑,开发者成功实现了:

  1. 捕获所有BLE广播设备,包括处于近场模式的AirTag
  2. 提取设备的MAC地址并与已知AirTag的公钥进行部分匹配
  3. 准确识别特定AirTag是否在蓝牙覆盖范围内

测试数据显示匹配模式如下:

MAC地址: e5:29:d7:92:57:65
公钥字节: a5:29:d7:92:57:65:ac:2a...

证实了MAC地址后5字节与公钥2-6字节的对应关系。

技术展望

这一发现为FindMy.py项目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1. 实现更精确的AirTag存在性检测,不受工作模式限制
  2. 为宠物追踪、物品管理等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基础
  3. 未来可扩展支持更多Find My网络设备的识别

该方案已作为功能请求提交,预计将在项目后续版本中实现官方支持。

总结

通过深入分析AirTag的广播机制和编码规则,开发者成功解决了在近场模式下识别特定AirTag的技术难题。这一方案不仅满足了宠物追踪的实时性需求,也为FindMy.py项目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随着项目的持续发展,这类边缘设备的识别技术将变得更加成熟可靠。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