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Slither静态分析工具中数据流分析的粒度提升需求

Slither静态分析工具中数据流分析的粒度提升需求

2025-06-06 12:53:04作者:邬祺芯Juliet

在智能合约安全分析领域,Slither作为一款强大的静态分析工具,其数据流分析能力对于检测合约问题至关重要。近期在项目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关于数据流分析粒度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问题背景

在编写自定义分析模块时,开发者尝试实现以下功能逻辑链:

  1. 定位所有修饰器(modifier)的实现
  2. 在每个修饰器中标记所有的等价比较操作
  3. 追踪执行路径中未被检查的标记变量

然而,在实际分析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障碍。当分析类似以下代码结构时:

modifier example {
    bool intermediate = msg.sender == owner;
    require(intermediate);
}

分析工具无法有效建立中间变量(intermediate)与临时IR变量(tmp_0)之间的数据依赖关系。这是因为在底层IR表示中,原始比较操作会被转换为临时变量赋值,而当前的数据流分析机制无法穿透这种中间表示层。

技术原理分析

Slither的中间表示(IR)在处理这类表达式时,会生成类似如下的结构:

  1. tmp_0 = (msg.sender == owner) // 比较操作
  2. intermediate = tmp_0 // 赋值操作

理想的数据流分析应该能够识别require语句中的intermediate变量实际上依赖于tmp_0,而tmp_0又来自于关键的安全比较操作。这种跨IR层的数据依赖关系对于实现精确的安全分析至关重要。

解决方案与改进

该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回归问题,源于SSA(静态单赋值)IR生成过程中的一个缺陷。具体来说,is_reachable属性未被正确设置,影响了支配者(dominator)计算,进而影响了SSA生成和数据依赖分析。

修复方案包括:

  1. 确保SSA IR正确生成
  2. 完善修饰器的数据依赖和SSA IR测试用例
  3. 在持续集成(CI)流程中加入相关验证

对安全分析的影响

这一改进将显著提升Slither在以下方面的分析能力:

  1. 修饰器内部复杂表达式的追踪能力
  2. 跨IR层的数据流分析精度
  3. 安全关键操作的路径识别准确性

对于智能合约安全研究人员而言,这意味着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权限检查问题、未验证的输入等安全问题,特别是在修饰器这种关键的安全控制结构中。

最佳实践建议

开发者在编写自定义分析模块时,应当:

  1. 使用--print slithir-ssa参数验证IR生成
  2. 特别注意修饰器等控制结构的分析
  3. 考虑IR层的数据流关系而不仅仅是源码层面

这一改进体现了静态分析工具在不断演进过程中对分析精度的持续追求,也为更复杂的安全分析场景提供了基础支持。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