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heckmate项目中的Uptime监控页面过滤器实现解析

Checkmate项目中的Uptime监控页面过滤器实现解析

2025-06-08 15:02:16作者:邵娇湘

在Checkmate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团队针对Uptime监控页面进行了重要的功能增强——实现了多维度过滤器功能。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一功能的实现过程和技术要点。

功能需求分析

Uptime监控页面需要支持多种过滤条件,以便用户快速定位和管理监控项。经过团队讨论,最终确定了三个主要过滤维度:

  1. 类型过滤(Type):支持HTTP(S)、Ping、Docker和Port四种监控类型
  2. 状态过滤(Status):区分监控项的"Up"和"Down"状态
  3. 运行状态(State):标识监控项是"Active"(活动)还是"Paused"(暂停)

技术实现方案

前端实现

前端采用了Chip组件来实现过滤器的可视化交互,这种组件选择基于以下考虑:

  • 提供清晰的视觉反馈
  • 支持多选操作
  • 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UI设计经历了多次迭代优化:

  1. 初始版本将过滤器放置在左侧,重置按钮在右侧
  2. 优化后调整为所有过滤器右对齐布局
  3. 最终版本移除了冗余的占位文本,统一了大小写规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团队实现了防抖(Debounce)机制来处理搜索输入,避免频繁触发API请求,这对性能优化至关重要。

后端支持

后端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所需的数据库查询功能,主要包括:

  • 基于监控类型的过滤查询
  • 根据状态(status字段)的筛选
  • 按活动状态(isActive字段)的过滤

这些查询通过AND逻辑组合,确保过滤条件的精确匹配。

设计决策过程

团队在设计过程中面临并解决了几个关键问题:

  1. 状态与活动状态的区分

    • 最初计划使用"Resumed"/"Paused"作为状态过滤
    • 经过讨论后明确区分了"Status"(Up/Down)和"State"(Active/Paused)
    • 这种区分更符合技术实现和用户直觉
  2. UI布局优化

    • 重置按钮从最初的独立样式改为更简洁的设计
    • 过滤器位置从左侧调整到右侧,提高操作便利性
    • 确保了在明暗两种主题下的良好视觉效果
  3. 搜索功能

    • 初期考虑整合搜索到过滤系统
    • 最终决定保持搜索功能独立,作为第一阶段后的优化点

技术亮点

  1. 组件化设计:使用Chip组件不仅美观,还提供了良好的交互体验
  2. 性能优化:防抖机制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搜索体验
  3. API设计:后端查询支持多种条件的灵活组合
  4. 主题适配:确保UI在明暗主题下都保持一致的可用性

总结

Checkmate项目中Uptime监控页面过滤器的实现展示了如何通过团队协作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从前端交互设计到后端API支持,再到多次迭代优化的过程,体现了现代Web开发的典型工作流程。这一功能的完成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后续的功能扩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未来可能的优化方向包括:进一步整合搜索功能、添加更多过滤维度、以及实现过滤条件的持久化存储等。这些都将使监控管理功能更加强大和易用。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