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ilvus 2.5版本中Chaos测试后数据一致性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Milvus 2.5版本中Chaos测试后数据一致性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2025-05-04 15:47:13作者:何将鹤

在分布式向量数据库Milvus的2.5版本中,开发团队在进行Chaos工程测试时发现了一个关键的数据一致性问题。这个问题表现为:当系统在并发执行数据插入、更新和查询操作过程中遭遇Pod Kill故障,并在恢复后,使用count(*)查询返回的结果数量会超出预期值。

问题背景

Milvus作为一款高性能的向量数据库,其核心功能之一就是保证数据操作的原子性和一致性。在2.5版本的开发过程中,测试团队设计了一个典型的压力测试场景:

  1. 首先插入1000万条基础数据,主键ID范围为0到1000万
  2. 建立索引并加载集合
  3. 并发执行以下操作:
    • 批量更新操作(从ID 0开始,每次200条)
    • 搜索请求
    • 数据刷新(flush)操作
    • 查询请求
  4. 在并发请求过程中,模拟Pod Kill故障

测试结果显示,在系统从故障中恢复后,执行count(*)查询返回的记录数明显多于实际应有的数量,这表明系统在故障恢复过程中出现了数据一致性问题。

问题根源分析

经过深入的技术分析,开发团队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段(segment)管理机制的一个缺陷。具体来说:

当系统执行flush操作将内存中的数据持久化到磁盘时,会生成新的段文件。在正常情况下,系统应该正确地标记这些段的可见性状态。然而,在并发操作和故障恢复的场景下,某些段可能被错误地标记为不可见,导致系统在恢复后无法正确识别这些段中的数据。

这种错误会导致两个严重后果:

  1. 系统在统计记录总数时,会漏计那些被错误标记的段中的数据
  2. 当这些段最终被正确识别后,其中的记录会被重复计数,导致count(*)结果异常增大

解决方案

开发团队通过PR #40316修复了这个问题。修复的核心内容包括:

  1. 改进了段可见性标记的逻辑,确保在flush操作后正确设置段的可见性状态
  2. 增强了故障恢复机制,在系统重启后能够准确地重建段的可见性状态
  3. 优化了并发控制机制,防止在并发操作中出现状态不一致的情况

这个修复确保了即使在Pod Kill等故障场景下,系统也能保持数据的一致性,count(*)查询能够返回准确的结果。

技术启示

这个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几个重要的技术启示:

  1. 分布式系统中的状态管理是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关键,特别是在故障恢复场景下
  2. Chaos工程测试对于发现分布式系统的潜在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3. 并发操作与持久化机制的交互需要特别关注,这是许多数据一致性问题的根源所在
  4. 简单的count(*)查询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系统健康检查指标,异常结果往往暗示着深层次的问题

Milvus团队通过这个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在面对节点故障等异常情况时的表现。这也体现了开源社区通过持续测试和改进来打造高质量产品的典型过程。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