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OOSE框架中子通道与Pronghorn耦合接口的技术实现

MOOSE框架中子通道与Pronghorn耦合接口的技术实现

2025-07-07 03:03:04作者:房伟宁

背景与需求

在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中,MOOSE框架下的子通道(Subchannel)模块与Pronghorn模块的耦合是一个关键技术需求。这种耦合能够实现更精确的流体动力学模拟,特别是在反应堆堆芯的热工水力分析中。

技术挑战

实现两个模块间的数据交换面临以下主要挑战:

  1. 需要双向数据传递:子通道需要向Pronghorn提供压力降信息,同时需要从Pronghorn获取入口质量通量和出口压力
  2. 数据格式转换:需要将计算结果转换为对方模块可识别的形式
  3. 计算同步:确保两个模块在时间步上的协调一致

解决方案架构

1. MassFlowAux内核增强

对原有的MassFlowAux内核进行了功能扩展,使其能够读取后处理器(postprocessor)的值。这一改进使得:

  • 边界条件可以通过后处理器值来设置
  • 实现了数据从Pronghorn到子通道的传递通道

2. CoupleableConstantAux内核开发

基于ConstantAux内核新开发了CoupleableConstantAux内核,其主要特性包括:

  • 专门设计用于处理耦合场景下的常数辅助变量
  • 支持通过后处理器值设置边界条件
  • 提供了更灵活的数据接口

3. SubchannelPressureDrop后处理器

新开发的SubchannelPressureDrop后处理器实现了:

  • 计算整个组件的平均压力降
  • 将计算结果格式化为Pronghorn可识别的形式
  • 作为数据交换的桥梁

实现细节

数据流向设计

  1. 子通道到Pronghorn方向

    • SubchannelPressureDrop计算压力降
    • 结果通过后处理器接口传递给Pronghorn
    • Pronghorn根据压力降调整阻力系数
  2. Pronghorn到子通道方向

    • Pronghorn计算入口质量通量和出口压力
    • 通过MassFlowAux和CoupleableConstantAux内核传递给子通道
    • 子通道将这些值作为边界条件使用

关键技术点

  1. 后处理器接口

    • 实现了模块间标准化的数据交换格式
    • 确保数据传递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边界条件动态设置

    • 通过内核增强实现了运行时边界条件更新
    • 支持基于耦合结果的动态调整
  3. 计算协调机制

    • 设计了时间步同步策略
    • 确保两个模块在相同物理时间下交换数据

应用价值

这种耦合接口的实现带来了显著的技术优势:

  1. 模拟精度提升:通过双向数据交换,实现了更真实的物理过程模拟
  2. 计算效率优化:避免了重复计算,充分利用了两个模块各自的优势
  3. 扩展性强:为后续添加更多耦合变量奠定了基础
  4. 灵活性高:支持不同物理场景下的参数传递需求

未来发展方向

  1. 增加更多耦合变量,如温度场、空泡份额等
  2. 优化数据交换效率,减少通信开销
  3. 开发自适应耦合策略,根据物理过程调整耦合频率
  4. 增强容错机制,提高耦合计算的稳定性

这种耦合接口的实现为MOOSE框架中多物理场耦合提供了重要参考,特别是在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