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Logseq项目E2E测试中通知组件遮挡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Logseq项目E2E测试中通知组件遮挡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2025-05-03 21:56:43作者:尤峻淳Whitney

问题背景

在Logseq桌面端应用的端到端(E2E)测试过程中,测试用例"创建页面和块并保存到磁盘"执行失败。测试失败的具体表现是Playwright无法点击页面上的添加按钮元素,原因是该按钮被通知组件(notifications)遮挡。

问题现象

测试日志显示,Playwright尝试点击.add-button-link-wrap元素时,虽然该元素可见且处于可点击状态,但由于通知组件(.notifications.ui__notifications)及其子元素(.p-4)拦截了指针事件,导致点击操作无法完成。测试最终因超时(30秒)而失败。

技术分析

  1. DOM层级问题:通知组件在z轴上的层级高于添加按钮,虽然两者在视觉上可能没有重叠,但CSS的pointer-events属性导致事件被拦截。

  2. 测试环境差异:在CI环境中,测试运行速度可能比本地开发环境更快,导致通知组件尚未消失时测试就尝试进行下一步操作。

  3. 测试策略不足:当前的测试脚本没有考虑到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临时性UI组件(如通知)对测试流程的影响。

解决方案

  1. 环境变量调整:通过设置DEBUG=pw:api环境变量可以获取更详细的Playwright调试信息,帮助定位问题。同时设置CI=true可以模拟CI环境的行为。

  2. 测试等待策略优化

    • 在关键操作前添加显式等待,确保通知消失后再继续测试
    • 使用Playwright的waitForSelector方法等待特定元素消失
    • 考虑增加重试机制处理临时性UI干扰
  3. 测试脚本修改:在测试流程中加入对通知组件的处理逻辑,例如:

    await page.waitForSelector('.notifications', { state: 'hidden' });
    

最佳实践建议

  1. 隔离测试环境:E2E测试应该尽可能在可控的环境中运行,避免受到临时性UI元素的干扰。

  2. 增加容错机制:对于可能出现的临时性UI元素,测试脚本应该具备自动处理能力。

  3. 完善测试日志:在CI环境中启用详细的调试日志,便于问题诊断。

  4. 视觉测试补充:考虑引入视觉回归测试,确保UI层级关系符合预期。

总结

Logseq的E2E测试失败案例展示了前端应用中动态UI组件对自动化测试的挑战。通过分析DOM层级关系和优化测试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类问题。这个案例也提醒开发者,在编写E2E测试时需要充分考虑应用的实际运行状态,而不仅仅是静态页面结构。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