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OpenCTI平台中关系过滤器结果差异的技术解析

OpenCTI平台中关系过滤器结果差异的技术解析

2025-05-31 13:31:38作者:胡易黎Nicole

在威胁情报平台OpenCTI(6.5.10版本)的使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可能会遇到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当使用"涉及(in regards of)"过滤器与直接使用关系过滤器时,针对相同条件的查询会返回不同数量的结果。本文将从技术角度深入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现象描述

在OpenCTI平台中,用户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查询实体间的关系:

  1. 在"数据>实体"标签页使用"涉及"过滤器
  2. 直接在"数据>关系"标签页创建等效的过滤器

以测试环境为例,当查询针对特定地区(如欧洲)的恶意软件时,两种方法返回的结果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有时差距可达40条记录。

技术原理分析

造成这种差异的核心原因在于OpenCTI数据模型中关系的多重性特性。具体表现为:

  1. 关系多重性:在OpenCTI的数据模型中,允许同一对实体之间存在多条相同类型的关系。例如,一个恶意软件实体可以与欧洲地区实体建立多个"目标(targets)"关系。

  2. 过滤器工作逻辑差异

    • "涉及"过滤器:计算的是涉及特定实体的唯一实体数量,会自动去重
    • 关系过滤器:计算的是具体的关系实例数量,保留所有关系记录
  3. 去重机制:当使用"涉及"过滤器时,系统会自动合并指向同一实体的多条关系,而直接查询关系时则会显示所有关系实例。

实际应用示例

假设有以下数据场景:

  • 恶意软件A与欧洲地区建立了3条"目标"关系
  • 恶意软件B与欧洲地区建立了1条"目标"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

  • 使用"涉及"过滤器查询"目标欧洲的恶意软件"将返回2个结果(恶意软件A和B)
  • 使用关系过滤器查询相同条件将返回4个结果(3+1条关系记录)

最佳实践建议

  1. 明确查询目的:如果需要统计涉及的实体数量,使用"涉及"过滤器;如果需要分析具体关系实例,使用关系过滤器。

  2. 数据建模规范:在设计数据模型时,应考虑是否需要允许实体间存在多重关系,这会影响后续的查询结果。

  3. 结果验证:当发现数量差异时,可检查具体关系数据,确认是否存在多重关系的情况。

  4. 文档记录:团队内部应建立数据建模和使用规范的文档,避免因理解差异导致的分析偏差。

总结

OpenCTI平台中这种看似"不一致"的现象实际上是平台灵活数据模型设计的体现,而非系统缺陷。理解这种差异有助于安全分析师更准确地解读查询结果,做出更精确的威胁情报分析。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分析需求选择合适的查询方式,才能获得预期的分析结果。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