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VLM-R1项目中视觉定位任务输入图像与标注对齐问题解析

VLM-R1项目中视觉定位任务输入图像与标注对齐问题解析

2025-06-11 23:27:52作者:卓艾滢Kingsley

在VLM-R1项目中进行Referring Expression Comprehension(REC)任务时,开发者可能会遇到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输入图像需要被调整尺寸(通常填充至28的倍数)才能输入模型,但这种调整可能导致图像与标注数据之间的空间对齐问题。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一问题的技术本质及其解决方案。

问题背景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Referring Expression Comprehension任务要求模型能够根据自然语言描述在图像中精确定位目标区域。这类任务通常需要处理两种数据:

  1. 原始输入图像
  2. 对应的标注信息(如边界框坐标或分割掩码)

传统视觉模型中,图像预处理(如resize或padding)确实会导致标注信息与处理后的图像不匹配的问题,通常需要开发者手动实现标注信息的相应变换。

Qwen-2.5-VL模型的独特设计

VLM-R1项目中采用的Qwen-2.5-VL模型采用了创新的设计思路来解决这一问题:

  1. 智能尺寸调整:模型会将图像长宽调整至最接近的28的倍数(例如55→56,278→280),这种调整保持了原始图像的长宽比,使形变最小化。

  2. 原图尺寸感知机制:模型通过image_grid_thw参数接收原始图像尺寸信息,并在图像token的位置编码(RoPE)中利用这一信息,使模型能够感知原始图像的实际尺寸。

  3. 绝对坐标输出:与Qwen-2-VL、InternVL和LLaVA等模型输出相对坐标(基于1000的归一化值)不同,Qwen-2.5-VL直接输出原始图像上的绝对坐标,可以直接与ground truth进行比较。

实际影响与验证

项目实践表明,这种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表现良好:

  • 测试结果显示,使用step100-checkpoint在Lisa_test.json数据集上可以达到约60分的评分
  • 即使不进行额外的坐标转换处理,模型输出的坐标也能直接用于可视化
  • 相比基线模型(Qwen-2.5-VL-3B-Instruct)的56.51分,经过微调的模型性能有明显提升

对其他项目的启示

对于希望在自定义数据集上应用类似方法的开发者,建议:

  1. 理解模型特有的坐标处理机制,避免不必要的坐标转换
  2. 验证模型输出坐标的性质(绝对坐标或相对坐标)
  3. 对于非Qwen架构的模型,仍需实现传统的标注变换流程

这种设计不仅简化了预处理流程,还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和易用性,为视觉定位任务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