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Tianshou项目中DDPG策略的多维动作空间处理实践

Tianshou项目中DDPG策略的多维动作空间处理实践

2025-05-27 11:39:19作者:幸俭卉

背景介绍

Tianshou作为一款优秀的强化学习框架,提供了多种算法的实现,其中DDPG(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是处理连续动作空间问题的常用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多维连续动作输入的环境,这与框架默认的[-1,1]单维动作输出有所不同。

问题分析

在标准DDPG实现中,策略网络的输出通常被限制在[-1,1]范围内,这通过tanh激活函数实现。然而实际工程问题往往需要:

  1. 多维动作输出(如同时控制速度和角度)
  2. 不同维度的不同取值范围
  3. 非对称的动作范围(如速度可能只需要正值)

解决方案

Tianshou框架提供了灵活的处理机制:

1. 自定义策略网络

可以构建自定义的Actor网络,在最后一层进行特定变换:

class CustomActor(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tate_dim, action_dim):
        super().__init__()
        self.net = nn.Sequential(
            nn.Linear(state_dim, 64),
            nn.ReLU(),
            nn.Linear(64, 64),
            nn.ReLU(),
            nn.Linear(64, action_dim),
            nn.Tanh()
        )
    
    def forward(self, x):
        x = self.net(x)
        # 将第一维映射到[0,15]范围(速度)
        speed = 7.5 * x[:, 0] + 7.5  
        # 将第二维映射到[-25,25]范围(角度)
        angle = 25 * x[:, 1]  
        return torch.stack([speed, angle], dim=-1)

2. 重写动作映射方法

通过继承DDPGPolicy并重写动作映射方法实现更灵活的控制:

class CustomDDPGPolicy(DDPGPolicy):
    def map_action(self, act):
        # 将策略输出映射到实际动作空间
        speed = 7.5 * act[..., 0] + 7.5
        angle = 25 * act[..., 1]
        return np.stack([speed, angle], axis=-1)
    
    def map_action_inverse(self, act):
        # 将实际动作映射回策略输出空间
        speed = (act[..., 0] - 7.5) / 7.5
        angle = act[..., 1] / 25
        return np.stack([speed, angle], axis=-1)

实践建议

  1. 版本选择:建议使用master分支的最新文档,虽然标记为"unstable",但包含了最新的API设计

  2. 动作归一化:保持各维度动作在相似数值范围有利于训练稳定性

  3. 探索噪声:注意探索噪声的幅度应与动作范围相匹配

  4. 参数初始化:最后一层权重初始化应考虑到tanh的输出范围

总结

Tianshou框架通过灵活的策略设计和动作映射机制,能够很好地处理多维连续动作空间问题。开发者可以通过自定义策略网络或重写动作映射方法,将标准的[-1,1]输出转换为实际需要的动作范围。这种设计既保持了算法的通用性,又为特定场景提供了足够的定制空间。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