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VILA项目视觉编码器训练机制解析

VILA项目视觉编码器训练机制解析

2025-06-26 00:00:25作者:邵娇湘

视觉语言模型VILA的三阶段训练策略

VILA项目采用了一种三阶段的训练策略来构建其视觉语言模型。在第三阶段的指令微调过程中,视觉编码器(SigLIP)并非保持冻结状态,而是参与了整个训练过程。这一设计选择体现了端到端训练的思想,使得视觉编码器能够根据下游任务的需求进行自适应调整。

模型架构与训练细节

VILA模型的3B版本采用了来自普林斯顿的Sheared-LLaMA-2.7B作为其语言模型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阶段的指令微调中,不仅语言模型和投影层参与了训练,视觉编码器也同样进行了参数更新。这种全参数训练的方式有助于模型更好地适应视觉语言指令数据集,提升跨模态对齐能力。

技术实现考量

让视觉编码器参与指令微调阶段的训练,虽然会增加计算成本,但能够带来以下优势:

  1. 视觉特征可以针对特定任务进行优化
  2. 增强视觉与语言模态之间的协同适应
  3. 提升模型对复杂视觉语言指令的理解能力

这种设计选择反映了当前多模态模型训练的一个趋势:不再简单地将预训练视觉编码器作为固定特征提取器,而是让其参与下游任务的端到端学习,以获得更好的任务适应性。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