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Drgn项目内核模块内存布局变更解析:从连续分配到分段存储

Drgn项目内核模块内存布局变更解析:从连续分配到分段存储

2025-07-07 05:06:37作者:邬祺芯Juliet

背景概述

在Linux内核调试工具Drgn的使用过程中,开发者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自Linux内核6.4版本开始,内核模块的内存布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一变更影响了Drgn中prog.module(address)prog.symbol(address)等核心功能对内核模块数据的定位能力。

技术细节解析

传统内存布局方式

在Linux内核6.4版本之前,每个内核模块的内存分配是作为一个连续的块来处理的。这意味着:

  • 整个模块的代码(text)、数据(data)、只读数据(rodata)等都位于一个连续的内存区域
  • 调试工具可以通过简单的地址范围检查就能确定某个地址是否属于特定模块

6.4版本后的新布局

内核提交ac3b43283923440900b4f36ca5f9f0b1ca43b70e引入了重大变更:

  1. 分段分配:模块内存现在按类型(text/data/rodata等)被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内存段
  2. 交错存储:不同模块的同类型内存段可能交错分布在内存地址空间中
  3. 动态扩展:这种设计允许更灵活的内存管理,但增加了调试的复杂性

对Drgn的影响

Drgn原有的实现(提交3f3a957)仅考虑了模块的MOD_TEXT段,导致:

  • 只能正确识别模块的代码(text)段地址
  • 无法识别模块的数据(data)和只读数据(rodata)段
  • 模块地址查询和符号解析功能出现部分失效

解决方案分析

Drgn维护者osandov提出了解决方案:

  1. 扩展数据结构:将Module.address_range扩展为Module.address_ranges
  2. 多段支持:记录模块所有内存类型(text/data/rodata等)的地址范围
  3. 全面查询:在模块查找时检查所有相关内存段

技术实现示例

通过示例代码可以清晰看到新布局的特点:

rng_core MOD_DATA 0xffffffffc008f000 0x2000
rng_core MOD_RODATA 0xffffffffc0092000 0x1000
virtio_rng MOD_DATA 0xffffffffc0097000 0x1000
virtio_rng MOD_RODATA 0xffffffffc0099000 0x1000
binfmt_misc MOD_DATA 0xffffffffc009d000 0x1000
binfmt_misc MOD_RODATA 0xffffffffc009f000 0x1000
rng_core MOD_TEXT 0xffffffffc0204000 0x1000
virtio_rng MOD_TEXT 0xffffffffc0207000 0x1000
binfmt_misc MOD_TEXT 0xffffffffc020a000 0x1000

从输出可见:

  • 同模块的不同段分布在非连续地址空间
  • 不同模块的同类型段交错分布
  • 代码段(text)与其他段有明显分离

对开发者的影响

这一变更要求开发者:

  1. 更新对内核模块内存布局的理解
  2. 检查依赖模块地址查询的调试脚本
  3. 等待或使用包含修复的Drgn版本

总结

Linux内核6.4版本对模块内存管理的改进虽然提升了灵活性,但对调试工具提出了新的挑战。Drgn项目通过扩展地址范围记录机制,有效适应了这一变更,展现了优秀调试工具对内核演进的快速响应能力。这一案例也提醒我们,在复杂系统软件开发中,调试工具的维护同样需要紧跟核心系统的架构变化。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