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ediaCrawler项目中小红书爬虫接口变更分析与解决方案

MediaCrawler项目中小红书爬虫接口变更分析与解决方案

2025-05-09 16:50:53作者:袁立春Spencer

小红书API接口变更背景

近期,小红书对其网页端API接口进行了重要更新,导致MediaCrawler项目中原有的爬虫功能失效。这一变更主要体现在获取笔记详情的接口上,小红书新增了xsec_token这一关键参数作为安全验证机制。

接口变更详情

小红书原有的获取笔记详情API接口/api/sns/web/v1/feed发生了以下主要变化:

  1. 新增必填参数xsec_token
  2. 新增参数xsec_source,固定值为"pc_search"
  3. 请求数据结构发生变化,需要包含image_formats等额外字段

技术解决方案

针对这一变更,开发者社区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1. xsec_token获取方式

    • 需要通过搜索接口获取临时的xsec_token
    • 该token具有时效性,不能长期使用
  2. 修改后的API请求示例

async def get_note_by_id(self, note_id: str, xsec_token: str) -> Dict:
    data = {
        "source_note_id": note_id,
        "extra": {"need_body_topic": "1"},
        "image_formats": ["jpg", "webp", "avif"],
        "xsec_source": "pc_search",
        "xsec_token": xsec_token
    }
    uri = "/api/sns/web/v1/feed"
    res = await self.post(uri, data)
  1. 并发处理优化: 项目中对创作者笔记详情获取进行了并发优化,使用信号量控制最大并发数,提高了爬取效率。

注意事项

  1. xsec_token的时效性问题:

    • 每个xsec_token都有使用期限
    • 频繁请求可能导致token失效
    • 需要设计合理的token刷新机制
  2. 参数传递修正: 在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note_id参数的传递方式,确保与接口要求一致,避免出现"source_note_id not found"的错误。

未来改进方向

  1. 建立xsec_token的自动刷新机制
  2. 增加接口异常处理,提高爬虫稳定性
  3. 考虑使用代理池应对反爬策略

这一系列改进使MediaCrawler项目重新获得了稳定爬取小红书数据的能力,同时也为开发者应对类似平台接口变更提供了参考方案。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