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kgateway 监控仪表板搭建实践

kgateway 监控仪表板搭建实践

2025-06-13 23:25:10作者:蔡怀权

背景介绍

kgateway作为一款云原生API网关,在生产环境中需要完善的监控体系来保障其稳定运行。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为kgateway搭建完整的监控仪表板,实现对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的全方位监控。

监控方案架构

我们采用OpenTelemetry Collector作为指标采集方案,配合Prometheus格式的指标暴露,构建完整的监控体系。该方案具有以下优势:

  1. 支持多网关实例监控
  2. 同时采集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指标
  3. 轻量级部署,资源消耗低
  4. 标准化Prometheus协议兼容现有监控生态

部署OpenTelemetry Collector

通过Helm可以快速部署OpenTelemetry Collector,以下是关键配置说明:

clusterRole:
  create: true
  rules:
  - apiGroups: ['']
    resources: ['pods', 'nodes']
    verbs: ['get', 'list', 'watch']

该配置授予Collector必要的Kubernetes API权限,使其能够自动发现需要监控的Pod。

指标采集配置

数据平面指标采集

针对kgateway数据平面,我们配置了专门的采集任务:

- job_name: kgateway-gateways
  honor_labels: true
  kubernetes_sd_configs:
  - role: pod
  relabel_configs:
    - action: keep
      regex: (.+)
      source_labels:
      - __meta_kubernetes_pod_label_gateway_networking_k8s_io_gateway_name

该配置会:

  1. 通过Kubernetes服务发现自动找到所有标注了gateway名称的Pod
  2. 只采集标注了prometheus.io/scrape=true的Pod
  3. 自动转换Kubernetes标签为Prometheus标签

控制平面指标采集

控制平面的采集配置类似,但使用不同的标签选择器:

- action: keep
  regex: kgateway
  source_labels:
  - __meta_kubernetes_pod_label_kgateway

监控指标类型

搭建的仪表板可以展示以下关键指标:

  1. 资源使用情况

    • CPU使用率
    • 内存占用
    • 线程数
  2. 请求流量

    • HTTP请求速率
    • 请求总数
    • 按状态码分类的请求分布
  3. 配置状态

    • 配置生效时间
    • 配置变更次数
    • 配置错误告警
  4. 网关对象

    • 监听器数量
    • 路由规则数量
    • 上游集群状态

最佳实践建议

  1. 生产环境部署建议

    • 为Collector配置资源限制
    • 启用持久化存储防止数据丢失
    • 设置适当的采集间隔(建议15-30秒)
  2. 告警规则配置

    • 高CPU使用率(>80%持续5分钟)
    • 内存持续增长
    • 请求错误率突增
    • 配置推送失败
  3. 性能优化

    • 对高频指标启用采样
    • 使用批处理减少网络开销
    • 合理设置指标保留时间

总结

通过本文介绍的方案,运维团队可以获得kgateway的全面可视化监控能力,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保障API网关的稳定运行。该方案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以轻松集成到现有的监控体系中,为业务系统提供坚实的底层支撑。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