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Pingouin项目中Mann-Whitney U检验的效应量符号问题解析

Pingouin项目中Mann-Whitney U检验的效应量符号问题解析

2025-07-08 17:30:48作者:柏廷章Berta

在统计学分析中,Mann-Whitney U检验(又称Wilcoxon秩和检验)是一种常用的非参数检验方法,用于比较两个独立样本的分布差异。近期在Pingouin项目中发现了一个关于该检验效应量(Rank-Biserial Correlation,RBC)符号方向的技术问题,本文将深入剖析该问题的本质及其解决方案。

问题背景

当使用Pingouin的mwu()函数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时,研究人员发现效应量RBC的符号与预期不符。具体表现为:当假设实验组分布大于对照组时(alternative="greater"),得到的RBC为负值;而当交换x和y的顺序并改用alternative="less"时,RBC又变为正值。这与Jamovi等统计软件的输出结果不一致。

技术原理

Mann-Whitney U检验的核心是计算两个统计量U1和U2:

  • U1表示样本x中的观测值大于样本y中观测值的数量
  • U2则表示相反的情况

效应量RBC的计算公式为: RBC = 1 - (2U)/(n1n2)

其中U取U1或U2中的较小值。原始实现中,RBC的符号处理存在逻辑缺陷,导致其方向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效应方向。

问题复现

通过一个虚构数据集可以清晰复现该问题:

  1. 实验组值明显大于对照组
  2. 使用mwu(x=实验组, y=对照组, alternative="greater")时,RBC为负
  3. 交换x/y顺序后,RBC变为正

这与可视化展示的均值差异方向相反,也不符合其他统计软件的输出惯例。

解决方案

项目维护者通过以下方式解决了该问题:

  1. 修正了RBC符号的计算逻辑
  2. 更新了函数文档,明确说明:
    • 正RBC表示x的分布大于y
    • 负RBC表示x的分布小于y
  3. 保持与SciPy底层函数的一致性

实践建议

研究人员在使用非参数检验时应注意:

  1. 效应量符号的解释应与研究假设一致
  2. 当使用不同统计软件时,应验证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3. 对于方向性假设,应明确x和y的定义顺序

该修复已合并到Pingouin主分支,确保了统计输出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这体现了开源项目持续改进的特点,也提醒我们在使用统计工具时需要理解其底层实现逻辑。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