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Stellar Core性能基准测试新思路:专注于账本应用时间的测量

Stellar Core性能基准测试新思路:专注于账本应用时间的测量

2025-06-25 19:36:44作者:胡易黎Nicole

在分布式账本系统Stellar Core的开发过程中,性能测试一直是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最大TPS"测试方法通过生成交易并将其发送到合成网络来测量系统性能,但这种方法存在明显局限性——它无法准确反映账本关闭时间这一关键指标。随着Soroban智能合约功能的引入,我们需要一种更精细化的性能评估方法。

传统测试方法的局限性

现有的"最大TPS"测试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 它完全忽略了账本关闭时间这个核心指标
  2. 测试环境使用的硬件规格通常低于实际验证节点的配置
  3. 测试需要搭建完整网络,增加了复杂度和成本

这些问题使得我们难以回答一些关键的性能问题,比如:

  • 将每账本指令限制从5亿提高到10亿会对账本关闭时间产生什么影响?
  • 使用8个并行线程处理交易能带来多少容量提升?

新型基准测试的设计原则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基准测试方案,其核心设计原则包括:

  1. 单机运行:避免搭建完整网络,直接在接近真实验证节点配置的硬件上运行
  2. 配置灵活性:支持自定义网络配置参数
  3. 智能交易生成
    • 生成合成Soroban交易流
    • 可配置资源消耗模式
    • 确保资源估算紧密合理
    • 保证高成功率(95%以上)
  4. 完整账本应用流程
    • 构建交易集
    • 应用交易到账本
    • 确保触发关键逻辑(如预取)
  5. 精确测量:记录应用时间指标(平均/P99/最大值等)

技术实现考量

在实现这一基准测试时,我们需要考虑几个关键技术点:

  1. 交易生成引擎

    • 复用现有负载生成器的交易生成逻辑
    • 改进资源估算算法以提高准确性
    • 支持定义合理的资源/包含费分布模型
  2. 测试执行流程

    • 准备阶段直接应用初始化交易(绕过共识)
    • 生成交易直到达到资源限制(通常设为账本容量的2倍)
    • 构建交易集并执行账本关闭流程
    • 循环生成新批次交易
  3. 扩展性考量

    • 未来可加入经典交易流生成(包括DEX交易)
    • 增加交易集构建时间测量
    • 支持驱逐相关场景测试
    • 可选从公网账本快照启动

与历史数据测试方法的对比

传统基于历史数据的测试方法在Soroban环境下存在明显不足:

  1. 数据代表性不足:当前公网Soroban交易量有限
  2. 扩展性挑战:难以对智能合约交易进行合理缩放
  3. 测试目标差异:历史回放无法评估容量提升类优化

相比之下,合成交易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 可精确控制工作负载特征
  • 能模拟特定I/O冲突模式(对并行化测试特别重要)
  • 直接测量账本容量与关闭时间的关联

应用场景与价值

这种新型基准测试特别适合以下场景的评估:

  1. 协议参数调优:评估不同资源限制对性能的影响
  2. 并行化策略验证:测试不同调度方案的效果
  3. 性能回归检测:确保优化确实带来预期收益
  4. 容量规划:预测不同配置下的系统吞吐量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看似优化的改动(如VM缓存)在实际中可能因为计量差异反而降低真实容量,这正是此类精细测试的价值所在。

总结

Stellar Core的性能测试需要从简单的TPS测量演进到更全面的账本应用时间评估。通过设计专门的基准测试框架,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回答关于系统容量、并行化效果和参数调优等关键问题,为Soroban生态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这种测试方法不仅适用于当前需求,也为未来性能优化工作建立了可扩展的评估体系。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