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eresDB/horaedb 项目中关于压缩卸载功能的集成测试方案

CeresDB/horaedb 项目中关于压缩卸载功能的集成测试方案

2025-06-28 10:18:03作者:钟日瑜

背景与问题概述

在分布式时序数据库CeresDB/horaedb中,压缩卸载(compaction offload)是一个关键功能模块,它负责将小的存储文件(SST)合并成更大的文件,从而提高查询性能和减少存储空间占用。然而当前该功能缺乏完整的集成测试验证,这给系统的可靠性带来了潜在风险。

测试方案设计

为了全面验证压缩卸载功能的正确性,我们设计了一套基于SQL的集成测试流程:

  1. 表创建阶段:首先创建一个测试表作为数据载体
  2. 数据初始化:向表中插入初始测试数据
  3. 数据持久化:执行flush操作将内存中的数据写入磁盘SST文件
  4. 数据更新:修改表中数据以模拟实际业务中的更新场景
  5. 二次持久化:再次执行flush确保更新后的数据落盘
  6. 触发压缩:执行compact命令启动压缩过程
  7. 结果验证:检查压缩后的数据完整性和正确性

技术实现细节

手动压缩命令的设计

考虑到测试需求,我们决定实现一个类似flush的pre-command风格的compact命令。这种设计具有以下优势:

  1. 命令一致性:与现有的flush命令保持相同的使用模式和语法风格,降低用户学习成本
  2. 操作直观性:用户可以直接通过SQL语句触发压缩过程,无需复杂的API调用
  3. 测试便利性:便于在自动化测试脚本中集成压缩操作验证

压缩过程的技术考量

在实际实现中,压缩过程涉及多个关键技术点:

  1. 文件选择策略:系统需要智能选择需要合并的SST文件集合
  2. 资源控制:压缩过程需要考虑CPU、内存和I/O资源的合理使用
  3. 并发控制:确保压缩过程中不影响正常的读写操作
  4. 错误处理:完善的异常处理机制保证压缩失败时数据不丢失

测试验证方法

为了全面验证压缩功能,我们设计了多维度验证方案:

  1. 数据完整性验证:比较压缩前后查询结果的一致性
  2. 性能指标收集:记录压缩前后的查询延迟和吞吐量变化
  3. 资源使用监控:观察压缩过程中的CPU、内存和磁盘I/O使用情况
  4. 异常场景测试:模拟在压缩过程中发生节点故障等异常情况

未来优化方向

基于当前实现,后续可以考虑以下优化:

  1. 压缩策略配置:提供更多压缩参数供用户根据业务特点调整
  2. 进度监控:增加压缩进度查询接口,提升运维透明度
  3. 智能调度:基于系统负载自动调整压缩任务优先级
  4. 分层压缩:针对不同热度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压缩策略

通过这套集成测试方案,我们能够全面验证CeresDB/horaedb中压缩卸载功能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性能优化和功能增强奠定坚实基础。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