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Dagu项目大规模DAG处理性能优化实践

Dagu项目大规模DAG处理性能优化实践

2025-07-06 12:00:22作者:齐冠琰

背景与问题分析

在数据处理场景中,Dagu作为工作流调度工具,当面临高频数据处理需求时(如每30分钟处理一批数据),系统会快速积累大量DAG执行记录。典型场景下每日产生42个原始数据处理任务,历史累计可达上千个DAG实例。这种情况下,Web界面通过传统轮询方式获取状态时,会因需要解析大量响应数据而导致页面响应迟缓。

技术挑战

传统轮询机制存在两个核心瓶颈:

  1. 数据传输量过大:每次请求都需要传输完整的DAG状态历史数据
  2. 解析性能瓶颈:前端需要处理复杂的JSON数据结构

解决方案演进

项目团队经过讨论确定了三个优化方向:

1. 服务端缓存机制

借鉴调度器进程的设计思路,在REST服务端实现多级缓存:

  • 内存缓存最新DAG状态
  • 基于事件驱动的缓存更新(DAG执行完成时触发缓存失效)
  • 增量更新机制减少网络传输

2. 智能查询优化

新增查询参数支持:

  • 时间范围过滤(默认只展示最近5天记录)
  • 分页加载机制
  • 关键状态优先加载(running/failed状态优先)

3. 实时通信改造

长期规划引入WebSocket实现:

  • 状态变更推送
  • 执行日志实时流式传输
  • 客户端状态同步

实现细节

在v1.13.0版本中首期实现了服务端缓存方案,主要包含:

缓存层设计

  • 使用内存缓存存储DAG最新状态
  • 通过LRU算法管理缓存条目
  • 为每个DAG建立独立的缓存键

缓存失效策略

  • 定时全量刷新(兜底机制)
  • 事件驱动更新(DAG状态变更时)
  • 手动清除接口(供调度器调用)

效果验证

实际部署后观测到:

  • Web界面响应速度提升10倍以上
  • 服务端CPU负载降低约40%
  • 网络传输量减少80%

最佳实践建议

对于高频数据处理场景建议:

  1. 合理设置DAG保留策略
  2. 启用服务端缓存功能
  3. 按业务维度拆分DAG定义
  4. 监控缓存命中率指标

未来展望

后续版本计划逐步实现WebSocket支持和客户端本地缓存,最终形成完整的实时监控解决方案。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