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Klipper固件中Z轴探测微步漂移问题的技术分析与解决方案

Klipper固件中Z轴探测微步漂移问题的技术分析与解决方案

2025-05-23 08:05:50作者:乔或婵

问题概述

在Klipper固件中,当使用Z轴进行探测操作时,存在一个微步级别的位置漂移问题。这个问题会导致每次探测操作后,Z轴的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之间产生微小的差异,随着多次探测操作的累积,最终会显著影响打印质量,特别是床面网格校准的准确性。

问题表现

  1. 微步级漂移:每次探测操作后,Z轴位置会出现1个微步的偏移(使用64微步设置时)
  2. 累积效应:多次探测后,偏移量会不断累加
  3. 影响因素
    • 微步设置越高,问题越明显
    • 探测速度越快,偏移越大
    • ENDSTOP_SAMPLE_COUNT值越大,问题越严重

技术背景

Klipper固件在探测操作中使用了"触发位置"和"停止位置"两个概念。触发位置是探测开关首次被触发时的位置,而停止位置是固件实际停止运动的位置。在理想情况下,这两个位置应该相同,但实际运行中却出现了差异。

问题根源

经过深入分析,发现问题出在固件的MCU_endstop类中。当进行探测操作时:

  1. 固件会发送home_wait命令来等待探测触发
  2. 该命令返回的是触发时间,但没有考虑采样过程中的时间延迟
  3. 由于存在ENDSTOP_SAMPLE_COUNT设置(用于抗干扰滤波),实际触发和停止之间存在时间差
  4. 这段时间差导致步进电机多走了几个微步

解决方案

核心解决思路是在计算触发时间时,加入对采样延迟的补偿。具体修改包括:

  1. 在MCU_endstop类中新增_oversample_ticks变量来记录采样延迟
  2. 在构建配置时计算并存储采样延迟时间
  3. 在查询触发时间时,将采样延迟时间纳入计算

验证结果

经过实际测试验证:

  1. 使用64微步设置,3mm/s探测速度时,微步漂移完全消失
  2. 床面网格校准结果更加准确
  3. 多次重复探测不再产生位置累积误差

影响范围

该问题会影响所有使用以下配置的用户:

  1. 高分辨率Z轴(如TR8*4丝杠)
  2. 高微步设置(如64微步)
  3. 较快探测速度(如3mm/s及以上)
  4. 使用多次探测的操作(如床面网格校准)

用户建议

对于暂时无法升级固件的用户,可以采取以下临时解决方案:

  1. 降低微步设置(如改为16微步)
  2. 减小ENDSTOP_SAMPLE_COUNT值(如设为1)
  3. 降低探测速度
  4. 在关键操作前重新归位Z轴

技术意义

这个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不仅修正了一个长期存在的精度问题,更重要的是:

  1. 揭示了固件中运动控制与探测时序的微妙关系
  2. 为未来类似问题的排查提供了参考
  3. 提高了Klipper在高精度应用中的可靠性

建议所有使用高精度Z轴配置的用户关注此问题的修复进展,并及时更新固件以获得最佳打印体验。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