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DeepMD-kit训练偶极矩模型时出现NAN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DeepMD-kit训练偶极矩模型时出现NAN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2025-07-10 09:06:23作者:龚格成

问题描述

在使用DeepMD-kit v3.0.0的TensorFlow后端训练偶极矩(dipole)模型时,发现即使提供了参考数据,训练过程中输出的损失值仍然显示为NAN。相比之下,PyTorch后端在相同配置下能够正常输出训练损失值。

现象对比

TensorFlow后端输出的lcurve.out文件中,rmse_lc_val和rmse_lc_trn列始终显示为NAN,并伴随注释"# If there is no available reference data, rmse_*_{val,trn} will print nan"。

而PyTorch后端在相同配置下,能够正常输出局部偶极矩的训练和验证误差值,仅全局偶极矩部分显示为NAN。

问题根源分析

经过深入分析,发现问题源于数据文件命名规范的差异:

  1. DeepMD-kit v2.x版本使用"atomic_*.npy"作为原子偶极矩数据的文件名格式
  2. 在v3.0.0版本中,相关代码被修改为使用"atom_*.npy"格式
  3. TensorFlow后端的数据处理模块没有完全兼容这两种命名格式
  4. PyTorch后端的数据处理模块已经实现了对两种命名格式的兼容性支持

解决方案

为解决此问题,需要对TensorFlow后端的数据处理模块进行修改,使其能够同时识别"atom_.npy"和"atomic_.npy"两种文件命名格式。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PyTorch后端的兼容性处理逻辑。

修改后的代码应包含对两种文件名的检查机制,确保无论用户使用哪种命名约定,都能正确加载原子偶极矩数据。

技术背景

DeepMD-kit中的偶极矩模型训练需要两种类型的数据:

  1. 全局偶极矩数据(通常为system级别)
  2. 局部/原子偶极矩数据(atomic级别)

在模型训练过程中,系统会根据损失函数配置自动识别和使用相应类型的数据。当数据文件命名不规范或无法找到时,会导致训练过程中无法正确计算损失值,从而出现NAN。

最佳实践建议

为避免类似问题,建议用户:

  1. 统一使用"atomic_*.npy"作为原子偶极矩数据的文件名格式
  2. 在升级DeepMD-kit版本时,注意检查数据文件命名规范的变更
  3. 训练前验证数据是否被正确加载
  4. 关注训练日志中的警告信息,及时发现数据加载问题

总结

此问题凸显了深度学习框架中数据接口兼容性的重要性。通过标准化数据命名规范和完善兼容性处理,可以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和框架的鲁棒性。DeepMD-kit团队将持续优化各后端的一致性,确保用户在不同后端上获得相同的训练体验。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