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Paddle-Lite在ARM设备上实现表格检测的技术解析

Paddle-Lite在ARM设备上实现表格检测的技术解析

2025-05-31 10:46:21作者:胡唯隽

背景介绍

Paddle-Lite作为PaddlePaddle的轻量化推理引擎,在移动端和嵌入式设备上有着广泛的应用。近期有开发者尝试在ARM设备上实现表格检测功能,这涉及到OCR文字检测与表格结构识别的结合应用。

技术实现方案

模型转换与部署

要实现表格检测功能,首先需要将PaddleOCR中的表格识别模型转换为Paddle-Lite支持的格式。根据开发实践,推荐使用以下版本组合:

  • Paddle-Lite 2.14rc
  • PaddlePaddle 2.6
  • PaddleOCR 2.9.1

使用paddle_lite_opt工具可以将原始模型导出为Lite支持的格式。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版本的兼容性可能存在差异,开发者反馈在Paddle 2.5上转换成功的模型,在2.6版本上可能存在问题。

模型组成

完整的表格检测系统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模型组件:

  1. 文字检测模型(如ch_PP-OCRv3_det_opt.nb)
  2. 文字识别模型(如ch_PP-OCRv3_rec_opt.nb)
  3. 表格结构识别模型(如ch_ppstructure_mobile_v2.0_SLANet_infer)

实现路径

对于需要在C++环境下实现的开发者,建议参考以下实现路径:

  1. 首先理解PaddleOCR中Python实现的表格识别流程(如predict_table.py)
  2. 研究Paddle-Lite的C++ demo实现方式
  3. 将Python流程转换为C++实现

开发注意事项

  1. 版本兼容性:不同版本的PaddlePaddle、PaddleOCR和Paddle-Lite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建议严格按照推荐版本组合进行开发。

  2. 推理效果差异:移动端推理结果可能与服务器端存在差异,这可能是由于:

    • 模型量化带来的精度损失
    • 预处理/后处理实现不一致
    • 硬件计算精度差异
  3. 性能优化:在ARM设备上需要考虑内存占用和计算效率,可以尝试:

    • 使用更轻量化的模型
    • 优化前后处理流程
    • 合理利用多线程

总结

在ARM设备上使用Paddle-Lite实现表格检测是完全可行的,但需要注意模型转换的版本兼容性和实现细节。开发者需要充分理解表格识别的完整流程,并将其适配到Paddle-Lite的C++推理框架中。对于效果差异问题,建议从模型量化、前后处理实现等方面进行排查和优化。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