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LangServe项目中RemoteRunnable返回结果缺失上下文的技术解析与解决方案

LangServe项目中RemoteRunnable返回结果缺失上下文的技术解析与解决方案

2025-07-04 15:44:01作者:邬祺芯Juliet

问题背景

在LangServe项目的实际应用中,开发者经常需要构建基于检索增强生成(RAG)的问答系统。一个典型场景是将问答链部署为服务并通过RemoteRunnable远程调用。然而,许多开发者遇到了一个共同问题:当直接运行Python脚本时,问答链能正确返回包含源文档的完整上下文,但通过RemoteRunnable调用时却丢失了关键的上下文信息。

技术原理分析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LangChain的类型推断机制。在本地直接运行时,LangChain能够自动推断出完整的输出类型结构。但当通过RemoteRunnable进行远程调用时,类型系统无法自动识别和保留完整的返回数据结构,特别是文档上下文部分。

具体来说,一个典型的RAG链应该返回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的对象:

  1. 用户输入(input)
  2. 聊天历史(chat_history)
  3. 检索到的上下文文档(context)
  4. 生成的答案(answer)

但在RemoteRunnable场景下,系统默认只保留了输入、聊天历史和答案三个部分,关键的上下文文档被意外丢弃。

解决方案实现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显式定义输出类型。以下是具体实现步骤:

  1. 首先定义输出数据结构模型:
from pydantic import BaseModel
from typing import List, Union
from langchain_core.messages import HumanMessage, AIMessage
from langchain_core.documents import Document

class Output(BaseModel):
    chat_history: List[Union[HumanMessage, AIMessage]]
    input: str
    context: List[Document]
    answer: str
  1. 然后在创建路由时显式指定输出类型:
add_routes(
    app,
    conversational_rag_chain.with_types(output_type=Output),
    path="/qachat"
)

技术细节说明

  1. Pydantic模型的作用:通过定义严格的输出模型,我们确保了无论通过本地调用还是远程调用,返回的数据结构都保持一致。

  2. 类型安全:显式类型定义不仅解决了数据丢失问题,还提供了更好的类型提示和验证,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3. 向后兼容:这种解决方案不会影响现有代码的正常运行,只是增强了返回数据的完整性。

最佳实践建议

  1. 对于任何需要远程调用的LangChain应用,建议都显式定义输入输出类型。

  2. 在开发过程中,可以使用如下方式验证输出类型:

print(conversational_rag_chain.output_schema.schema())
  1. 考虑为不同的链定义不同的输出模型,以精确控制每个端点的返回数据结构。

总结

通过显式定义输出类型,我们成功解决了LangServe中RemoteRunnable返回结果缺失上下文的问题。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有效,还能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对于构建生产级的LangChain应用,合理使用类型系统是确保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