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Retina项目中的Hubble与Legacy控制平面指标支持差异解析

Retina项目中的Hubble与Legacy控制平面指标支持差异解析

2025-06-27 08:26:25作者:庞眉杨Will

在云原生网络观测领域,Retina项目提供了两种控制平面模式:Hubble和Legacy。这两种模式在指标采集能力上存在重要差异,特别是在高级指标支持方面。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技术差异及其对观测能力的影响。

指标采集模式概述

Retina项目支持三种主要的指标采集模式:

  1. 基础模式:提供网络流量的基本统计信息,包括数据包计数、字节数等基础指标。该模式在Hubble和Legacy控制平面下均可使用。

  2. 高级/Pod级模式(远程上下文):提供更细粒度的Pod级别观测数据,包括应用层协议识别、TCP重传统计等高级指标(以adv_前缀标识)。此模式仅支持Legacy控制平面。

  3. 高级/Pod级模式(本地上下文):与远程上下文类似,但数据处理发生在本地节点。同样仅支持Legacy控制平面。

技术实现差异

Hubble控制平面基于eBPF技术实现,其设计初衷是提供轻量级的网络可观测性。而Legacy控制平面则采用了更全面的观测架构,能够支持更丰富的指标类型。

高级指标采集需要以下技术支持:

  • 深度包解析能力
  • 应用层协议分析
  • 细粒度的连接状态跟踪
  • 复杂的指标聚合逻辑

这些功能在当前的Hubble实现中尚未完全支持,因此adv_前缀的高级指标不可用。

用户选择建议

对于只需要基础网络观测的用户,Hubble控制平面是更轻量级的选择。而对于需要以下高级观测场景的用户,则应选择Legacy控制平面:

  • 应用性能分析(APM)
  • 异常行为检测
  • 精细化的流量分析
  • 协议级别的故障诊断

随着项目发展,预计未来版本将会在Hubble控制平面中逐步加入对高级指标的支持,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目前用户应根据实际观测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平面模式。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