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NEARCore 交易处理性能优化:突破5K TPS瓶颈的技术实践

NEARCore 交易处理性能优化:突破5K TPS瓶颈的技术实践

2025-07-01 21:41:56作者:姚月梅Lane

在区块链系统中,交易处理能力是衡量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NEARCore作为NEAR协议的核心实现,其交易处理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网络的吞吐量。本文将深入分析NEARCore中发现的交易处理瓶颈及其解决方案。

性能瓶颈分析

在单节点测试环境中,NEARCore的交易处理能力(TPS)被限制在约5000左右。通过性能剖析发现,这一瓶颈主要源于两个关键函数的执行方式:

  1. process_tx函数:负责将交易推入内存池
  2. produce_chunk函数:负责生成区块分片

这两个函数在同一线程上交替执行,其中process_tx仅能获得约1/3的CPU时间片。更深入的分析表明,process_tx函数在可用时间内已经达到了CPU使用上限,这直接限制了整体交易处理能力。

根本原因

问题的核心在于当前架构的设计限制:

  1. 线程共享问题:两个关键函数共享同一执行线程,导致CPU资源竞争
  2. ShardedPool的非线程安全性:当前的交易池实现不支持并发访问
  3. 交易处理流程的串行依赖:prepare_transactions操作需要将交易重新放回池中,然后再次移除,这一过程要求process_tx和produce_chunk必须串行执行

解决方案与优化

针对上述问题,开发团队提出了两种优化方案:

  1. 并行化方案:让process_tx和chunk_produce并行执行

    • 理论上可提升约3倍性能
    • 实现挑战:需要重构ShardedPool使其线程安全,并解决交易处理流程中的串行依赖
  2. 线程池方案:将validate_tx(占process_tx 75%的工作量)移至线程池执行

    • 使用3个线程的池可预期提升约2倍性能
    • 相对更容易实现,对现有架构改动较小

最终,团队选择了更易实施的线程池方案,并通过两个关键提交实现了性能优化。这一改进显著提升了NEARCore的交易处理能力,为网络整体性能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技术启示

这一优化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区块链系统设计经验:

  1. 性能剖析的重要性:通过细致的性能分析可以准确识别真正的瓶颈
  2. 资源竞争的危害:关键路径上的函数共享资源可能导致严重的性能限制
  3. 务实的技术选型:在理想方案实现难度较大时,选择相对简单但有效的优化方案

这种性能优化实践不仅解决了NEARCore的具体问题,也为其他区块链系统的性能调优提供了参考范例。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