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BigDL项目中关于ChatGLM3模型输出格式优化的技术实践

BigDL项目中关于ChatGLM3模型输出格式优化的技术实践

2025-05-29 12:41:55作者:廉皓灿Ida

在基于BigDL项目的实际应用中,用户在使用ChatGLM3模型进行轻量级服务部署时遇到了输出格式需要优化的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技术问题的背景、分析过程及解决方案。

问题背景

在Windows 11 23H2操作系统环境下,用户使用配备Ultra7 155H iGPU的硬件平台,通过ipex-llm 20241014版本(XPU版本)部署了ChatGLM3-6B模型的轻量级服务。用户按照官方示例配置了服务端和客户端代码,但在实际问答交互中发现模型的输出结果包含了不必要的问候语。

技术现象

当用户向模型提出关于"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技术问题时,模型返回的响应格式如下:

"您好,我是人工智能助手。关于"core ultra"的问题,根据您提供的信息..."

用户期望能够直接获得技术性回答,而不包含开头的问候语"您好,我是人工智能助手"。

问题分析

经过技术验证,发现这一问题与提问方式密切相关。当用户使用开放式提问如"core ultra"时,模型会按照默认对话模式返回包含问候语的完整回答。而当用户明确提问"core ultra是什么?"时,模型则会直接返回技术性内容,不包含问候语。

解决方案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技术角度进行优化:

  1. 提问方式优化:使用明确的疑问句式(如"是什么"、"有哪些特点"等)可以引导模型返回更简洁的技术性回答。

  2. 模型参数调整:可以通过调整temperature参数(设置为0)来减少模型的创造性输出,使其更专注于事实性回答。

  3. 后处理过滤:在客户端代码中添加简单的字符串处理逻辑,过滤掉已知的固定问候语模式。

  4. 提示词工程:在系统消息中明确指定输出格式要求,例如添加"请直接回答问题,不需要问候语"等指令。

技术实现建议

对于开发者而言,最佳实践是在客户端代码中实现后处理逻辑。以下是一个Python示例:

def clean_response(response):
    # 定义需要过滤的常见问候语模式
    patterns = [
        "您好,我是人工智能助手",
        "你好,我是AI助手",
        # 可以添加更多已知模式
    ]
    for pattern in patterns:
        if response.startswith(pattern):
            return response[len(pattern):].lstrip(",。 ")
    return response

总结

在基于BigDL项目部署大语言模型服务时,输出格式的控制是一个常见需求。通过合理的提问方式、模型参数调整和后处理技术,开发者可以有效地优化模型输出,使其更符合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这一经验不仅适用于ChatGLM3模型,对于其他类似的大语言模型服务部署也具有参考价值。

对于需要严格控制输出格式的生产环境,建议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并在部署前进行充分的测试验证,以确保服务质量的稳定性。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