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Google Generative AI Python SDK 中模型微调功能的使用指南

Google Generative AI Python SDK 中模型微调功能的使用指南

2025-07-03 15:14:37作者:魏侃纯Zoe

问题背景

在使用Google Generative AI Python SDK进行Gemini模型微调时,开发者可能会遇到导入错误。本文将详细介绍正确的使用方法,帮助开发者顺利实现模型微调功能。

核心问题解析

在Python代码中直接使用from genai import create_tuned_model会导致导入错误,这是因为:

  1. 正确的包名是google.generativeai,而非genai
  2. genai是官方文档中常用的模块别名,但需要先正确导入

正确使用方法

1. 安装与导入

首先确保已安装最新版的SDK:

pip install -q -U google-generativeai

然后正确导入模块:

import google.generativeai as genai

2. API密钥配置

在使用任何功能前,必须先配置API密钥:

import os
genai.configure(api_key=os.environ["API_KEY"])

3. 模型微调实现

以下是完整的模型微调实现流程:

# 准备训练数据
training_data = df  # 假设df是已处理好的DataFrame

# 设置基础模型
base_model = "models/gemini-1.5-flash-001-tuning"

# 创建微调操作
operation = genai.create_tuned_model(
    display_name="自定义模型名称",
    source_model=base_model,
    epoch_count=20,
    batch_size=4,
    learning_rate=0.001,
    training_data=training_data,
)

# 监控训练过程
for status in operation.wait_bar():
    time.sleep(10)

# 获取结果
result = operation.result()

4. 使用微调后的模型

微调完成后,可以使用新模型进行推理:

# 初始化微调后的模型
custom_model = genai.GenerativeModel(model_name=result.name)

# 生成内容
response = custom_model.generate_content("输入提示词")
print(response.text)

技术要点

  1. 训练数据格式:训练数据应为DataFrame格式,包含输入和预期的输出列
  2. 超参数设置
    • epoch_count:训练轮数
    • batch_size:批处理大小
    • learning_rate:学习率
  3. 监控训练:使用operation.wait_bar()可以方便地监控训练进度
  4. 模型保存:微调后的模型会自动保存,可以通过result.name获取模型标识

最佳实践建议

  1. 在微调前,先使用基础模型测试效果,建立基准
  2. 从小规模数据开始,逐步增加数据量和训练轮数
  3. 监控损失曲线,避免过拟合
  4. 保存重要的微调参数和结果,便于后续比较

通过以上方法,开发者可以充分利用Google Generative AI Python SDK的模型微调功能,打造更适合特定任务的AI模型。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