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NetExec项目中WinRM协议哈希认证异常的深度解析

NetExec项目中WinRM协议哈希认证异常的深度解析

2025-06-15 14:38:32作者:范垣楠Rhoda

问题现象

在NetExec工具的最新版本中,用户报告了一个关于WinRM协议认证的异常问题。当使用哈希认证方式(NTLM哈希)连接Windows远程管理服务时,工具会抛出"zip() argument 2 is longer than argument 1"错误,导致命令执行失败。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密码认证方式则工作正常,同时SMB协议无论使用密码还是哈希都能正常工作。

问题复现

该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复现:

netexec winrm 192.168.91.131 -u administrator -H AF654FBBBD3295665573F09438820D57 --debug

从调试日志中可以看到,虽然认证过程本身成功完成(显示"Pwn3d!"标志),但在后续处理阶段出现了异常。

技术分析

根本原因

经过深入分析,发现问题根源在于数据库查询结果的处理方式。在winrm/database.py文件的第211行,代码原本直接使用了db_execute()返回的游标对象,而没有调用.all()方法获取完整结果集。这导致后续的zip()操作时,两个参数长度不一致。

问题表现细节

  1. 认证流程:NTLM认证过程本身是成功的,工具能够正确识别目标系统为Windows Server 2022,并确认管理员权限
  2. 数据库交互:问题出现在认证成功后的数据库操作阶段
  3. 异常触发点:当尝试将主机信息与用户凭证信息进行zip操作时,由于一方是完整列表而另一方是游标对象,导致长度不匹配

解决方案验证

测试验证了两种处理方式:

  1. 错误方式:直接使用游标对象

    users = self.db_execute(cred_q)
    

    结果:触发zip()参数长度错误

  2. 正确方式:使用.all()获取完整结果集

    users = self.db_execute(cred_q).all()
    

    结果:操作正常完成

技术背景

WinRM协议工作原理

Windows远程管理(WinRM)是微软实现的WS-Management协议,允许远程系统管理。NetExec通过NTLM认证与WinRM服务交互,支持哈希传递攻击(PTH)技术。

SQLAlchemy游标特性

在底层实现中,数据库查询返回的是游标对象而非即时结果集。这种延迟加载机制虽然提高了性能,但需要开发者显式调用.all()等方法来获取完整数据。

修复方案

该问题的修复相对简单,只需确保在数据库查询后调用.all()方法获取完整结果集。这种修改:

  1. 保持了原有功能完整性
  2. 解决了异常问题
  3. 不影响其他协议的正常工作
  4. 对性能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总结

这个案例展示了在安全工具开发中,即使是看似简单的数据库交互细节也可能导致功能异常。NetExec团队通过详细的日志分析和测试验证,快速定位并解决了这个影响WinRM协议哈希认证的问题。对于安全研究人员而言,理解工具底层工作原理有助于更有效地使用和调试安全工具。

该修复已合并到主分支,用户更新到最新版本即可解决此问题。这再次体现了开源社区协作解决技术问题的高效性。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