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Prusa-Firmware中MMU2S固件3.13.x/3.14.0版本存在的进料故障分析

Prusa-Firmware中MMU2S固件3.13.x/3.14.0版本存在的进料故障分析

2025-07-05 16:05:50作者:彭桢灵Jeremy

问题概述

在Prusa-Firmware项目中,用户报告了一个关于MMU2S多材料单元的重要问题:当固件升级到3.13.x或3.14.0版本后,设备无法正常加载耗材进入挤出机。这一问题在回退到3.10.1或3.12.2版本固件后消失,表明问题与新版固件直接相关。

故障现象

用户观察到的主要现象包括:

  1. 耗材无法成功加载/卸载到挤出机
  2. 耗材表面出现齿轮打滑造成的损伤痕迹
  3. 压紧轮(idler)的定位位置与旧版固件存在明显差异

根本原因分析

通过详细测试和对比,发现问题源于新版固件中压紧轮的定位参数设置不当。具体表现为:

  1. 机械定位偏差:新版固件中压紧轮的归位偏移量(IdlerOffsetFromHome)被设置为18度,而实际需要约25度才能确保轴承正确压在齿轮上
  2. 压力不足:不正确的定位导致轴承无法对齿轮施加足够的压力,造成耗材推送和回抽时齿轮打滑
  3. 耗材损伤:压力不足导致齿轮在耗材表面滑动而非啮合推进,造成耗材表面损伤

临时解决方案

用户通过修改固件源代码中的关键参数实现了临时修复:

  1. 修改config.h文件中的IdlerOffsetFromHome参数,从18度调整为25度
  2. 重新编译并刷写修改后的固件

这一修改成功恢复了压紧轮的正确位置,使耗材加载功能恢复正常。然而,用户发现卸载操作时会出现MCU错误,这表明可能还存在其他潜在问题。

潜在问题扩展

卸载时出现的MCU错误可能涉及以下方面:

  1. 电源管理问题:新版固件可能使电机运行在更高功率状态,导致电流不足
  2. 运动控制优化:卸载路径或速度参数可能需要调整
  3. 电流检测逻辑:固件中的电流检测阈值或算法可能需要重新校准

技术建议

对于遇到类似问题的用户,建议采取以下步骤:

  1. 参数验证:检查压紧轮的实际位置是否与预期一致
  2. 电源测试:测量MMU2S工作时的电流消耗,确保电源供应充足
  3. 固件调试:考虑启用调试日志以获取更多故障信息
  4. 机械检查:确认所有运动部件润滑良好,无机械阻力

总结

这一问题凸显了固件升级过程中机械参数验证的重要性。即使是看似微小的参数变化(如几度的角度偏移)也可能导致设备功能异常。开发团队在未来的固件更新中应当特别注意机械接口参数的兼容性测试,确保新版本固件不会破坏现有设备的机械配合关系。

对于终端用户,在升级固件前建议:

  1. 详细阅读版本变更说明
  2. 备份当前稳定运行的固件版本
  3. 准备必要的调试工具(如数字角度尺、万用表等)
  4. 考虑在非生产环境进行升级测试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