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FlashAttention中cu_seqlens参数的设计原理与实现

FlashAttention中cu_seqlens参数的设计原理与实现

2025-05-13 01:30:12作者:庞眉杨Will

在FlashAttention项目的flash_attn_varlen_qkvpacked_func函数中,cu_seqlens参数的设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技术细节。该参数用于处理变长序列的注意力计算,其形状被指定为(batch_size + 1,),这种设计背后有着重要的计算考量。

cu_seqlens的作用

cu_seqlens是"cumulative sequence lengths"的缩写,即累积序列长度。在批量处理变长序列时,我们需要一种高效的方式来索引每个序列在合并后的张量中的位置。cu_seqlens正是为此目的而设计,它存储了批次中所有序列长度的累积和。

实现细节

标准的实现方式是:

  1. 首先获取每个序列的实际长度lengths
  2. 计算这些长度的累积和lengths.cumsum(0)
  3. 在结果前面填充一个0值

这种实现可以用PyTorch的F.pad函数简洁地表达:

cu_seqlens_q = F.pad(lengths_q.cumsum(0), pad=(1,0), value=0).to(torch.int32)

为什么需要batch_size + 1的维度

额外的一个元素(+1)是为了存储初始的0值,这使得:

  1. 第一个序列的起始索引总是0
  2. 第i个序列的范围可以通过cu_seqlens[i]cu_seqlens[i+1]来获取
  3. 最后一个元素自然地指向合并后张量的总长度

这种设计模式在CUDA编程中很常见,类似于C++ STL中迭代器的"end"位置概念,它使得序列范围的表示更加统一和简洁。

实际应用示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批次包含3个序列,长度分别为2、3和1,那么:

  • 原始长度:[2, 3, 1]
  • 累积和:[2, 5, 6]
  • 填充0后:[0, 2, 5, 6]

这样我们就可以方便地获取:

  • 第一个序列:0-2
  • 第二个序列:2-5
  • 第三个序列:5-6

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内存访问效率,还简化了GPU核函数中的索引计算,是FlashAttention高效实现的关键细节之一。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