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Pingouin库中ttest函数使用差异解析

Pingouin库中ttest函数使用差异解析

2025-07-08 12:47:46作者:裴锟轩Denise

问题背景

在使用Python统计库Pingouin进行两组数据比较时,用户发现使用不同方法调用ttest函数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具体表现为:

  1. 直接使用pg.ttest(df["Skupina"], df["masa"])得到显著差异结果(p=0.000327)
  2. 使用SciPy的ttest_ind或Pingouin的另一种调用方式得到不显著结果(p=0.2097)

这种差异引起了用户的困惑,因为从数据分布图(小提琴图)来看,两组数据确实存在较大重叠。

技术解析

函数调用方式的本质区别

Pingouin库的ttest函数实际上是一个多功能入口,根据输入参数的不同会自动执行不同类型的t检验:

  1. 错误调用方式pg.ttest(df["Skupina"], df["masa"])

    • 这种调用方式实际上执行的是单样本t检验
    • 函数将第一参数df["Skupina"]解释为分组变量,第二参数df["masa"]解释为待检验数据
    • 相当于检验"masa"列数据是否与"Skupina"列数值(0或1)有显著差异
    • 这显然不是用户想要的分析目的
  2. 正确调用方式

    group1 = df[df["Skupina"] == 1]["masa"]
    group2 = df[df["Skupina"] == 2]["masa"]
    pg.ttest(group1, group2)
    
    • 这种调用明确指定了两个独立样本组
    • 执行的是标准的独立样本t检验
    • 结果与SciPy的ttest_ind一致

统计检验选择的重要性

这个案例凸显了统计检验中选择正确方法的重要性:

  1. 单样本t检验:用于比较样本均值与已知值(理论值/标准值)的差异
  2. 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比较两个独立组别间的均值差异

用户最初的使用方式无意中执行了单样本检验,导致结果解释完全错误。

解决方案

Pingouin库提供了多种更安全的调用方式:

  1. 明确分组方式

    pg.ttest(group1, group2)
    
  2. 使用DataFrame友好接口

    pg.pairwise_tests(data=df, dv="masa", between="Skupina")
    
  3. 参数化调用

    pg.ttest(x=group1, y=group2, paired=False)
    

最佳实践建议

  1. 数据检查:在进行检验前,先绘制数据分布图(如小提琴图/箱线图)
  2. 明确检验类型:清楚自己要执行的是单样本、配对样本还是独立样本t检验
  3. 结果验证:对于重要分析,使用不同方法/工具交叉验证结果
  4. 参数说明:在代码中添加注释说明检验的目的和类型
  5. 效应量报告:不仅报告p值,还应报告效应量(如Cohen's d)和置信区间

总结

这个案例展示了统计软件使用中一个常见陷阱——函数的多义性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Pingouin库虽然提供了便捷的统计分析功能,但也需要用户准确理解函数参数的含义。正确的做法是:

  1. 明确分析目的
  2. 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
  3. 使用明确的参数传递方式
  4. 对结果进行多角度验证

统计分析的可靠性不仅取决于工具的选择,更取决于使用者的正确理解和恰当应用。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