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ZLAB_Face_Track_Robot 项目教程

1ZLAB_Face_Track_Robot 项目教程

2024-09-21 04:34:03作者:霍妲思

1. 项目介绍

1ZLAB_Face_Track_Robot 是一个基于二自由度云台的人脸追踪项目。该项目通过使用 IP 摄像头 APP 采集手机摄像头的图像,并在手机上建立一个视频流服务器。在局域网下,PC 通过 IP 和端口号获取图像,并使用 OpenCV 的人脸检测 API 获取人脸在画面中的位置。根据人脸位置与画面中心的偏移量,通过 P 比例控制(PID 控制中最简单的一种)控制二自由度云台上臂与下臂的旋转角度,从而使得人脸尽可能处在画面的正中间。

2. 项目快速启动

2.1 环境准备

  • 安装 Python 3.x
  • 安装 OpenCV
  • 安装 ESP32 开发板驱动
  • 安装 IP 摄像头 APP(用于手机端视频流服务)

2.2 代码示例

import cv2
import serial

# 初始化串口通信
ser = serial.Serial('/dev/ttyUSB0', 9600)

# 初始化摄像头
cap = cv2.VideoCapture('http://<手机IP>:<端口号>/video')

# 加载人脸检测模型
face_cascade = cv2.CascadeClassifier(cv2.data.haarcascades + 'haarcascade_frontalface_default.xml')

while True:
    ret, frame = cap.read()
    if not ret:
        break

    # 转换为灰度图像
    gray = cv2.cvtColor(frame, cv2.COLOR_BGR2GRAY)

    # 检测人脸
    faces = face_cascade.detectMultiScale(gray, scaleFactor=1.1, minNeighbors=5, minSize=(30, 30))

    for (x, y, w, h) in faces:
        # 计算人脸中心点
        center_x = x + w // 2
        center_y = y + h // 2

        # 计算偏移量
        offset_x = center_x - frame.shape[1] // 2
        offset_y = center_y - frame.shape[0] // 2

        # 发送角度信息到 ESP32
        ser.write(f"{offset_x},{offset_y}\n".encode())

    cv2.imshow('Face Tracking', frame)

    if cv2.waitKey(1) & 0xFF == ord('q'):
        break

cap.release()
cv2.destroyAllWindows()
ser.close()

2.3 运行步骤

  1. 在手机上安装并启动 IP 摄像头 APP,获取视频流 URL。
  2. 将视频流 URL 替换到代码中的 cap = cv2.VideoCapture('http://<手机IP>:<端口号>/video')
  3. 连接 ESP32 开发板,并确保串口通信正常。
  4. 运行上述 Python 代码,开始人脸追踪。

3. 应用案例和最佳实践

3.1 应用案例

  • 智能家居: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可以使用该技术实现人脸识别和追踪,增强家庭安全。
  • 机器人导航:在机器人导航系统中,可以使用该技术实现人脸追踪,帮助机器人跟随用户移动。

3.2 最佳实践

  • 优化算法:可以通过改进人脸检测算法和 PID 控制算法,提高追踪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 多平台支持:可以将代码移植到其他单片机平台(如 STM32、Arduino),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4. 典型生态项目

  • OpenCV:用于图像处理和人脸检测的核心库。
  • MicroPython:用于 ESP32 等单片机的轻量级 Python 实现,方便进行硬件控制。
  • IP 摄像头 APP:用于手机端视频流服务,提供图像采集功能。

通过这些生态项目的结合,1ZLAB_Face_Track_Robot 项目能够实现高效的人脸追踪功能,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