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PyKAN项目中训练后出现NaN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

PyKAN项目中训练后出现NaN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

2025-05-14 16:26:38作者:郜逊炳

在PyKAN项目使用过程中,用户可能会遇到一个典型问题:在完成自动符号回归(auto_symbolic)后重新训练模型时出现NaN值。这种现象通常伴随着训练损失、测试损失和正则化项都变为NaN,最终导致训练过程中断。

问题现象分析

当用户使用PyKAN构建包含19个输入、5个隐藏神经元和1个输出的模型时,经过多轮网格细化训练后,可能会观察到以下典型现象:

  1. 训练过程中损失值逐渐下降但效果不理想
  2. 执行auto_symbolic操作后,所有节点都被"固定"为特定函数形式
  3. 重新训练时立即出现NaN值
  4. 最终抛出DGELSY参数错误和非法值异常

根本原因

这个问题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1. 符号函数的数学特性:某些被自动选择的符号函数(如log、sqrt等)在输入值不满足定义域时会产生未定义行为。例如,对数函数在输入≤0时会返回NaN。

  2. 数值稳定性问题:在训练过程中,特别是使用LBFGS优化器时,某些参数组合可能导致数值溢出或非法运算,进而产生NaN。

解决方案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供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 优化器切换

将优化器从LBFGS切换为Adam通常能显著改善数值稳定性:

model.train(dataset, opt="Adam", steps=50)

2. 符号函数审查与替换

对于可能导致问题的符号函数进行手动审查和替换:

# 检查建议的函数形式
suggestions = model.suggest_symbolic(0,0,1)

# 选择更稳定的函数形式进行替换
model.fix_symbolic(0,0,1,'x^2')

3. 限制符号函数库

在自动符号回归前限制可选的函数类型:

lib = ['sin', 'x^2', 'exp', 'tanh']  # 排除可能导致问题的函数
model.auto_symbolic(lib=lib)

4. 训练参数调整

适当调整训练参数,如:

  • 减小学习率
  • 增加正则化强度
  • 使用更小的批处理大小

最佳实践建议

  1. 监控训练过程:始终关注训练过程中的损失值和正则化项变化趋势。

  2. 渐进式训练:从简单模型开始,逐步增加复杂度,而不是一开始就使用复杂结构。

  3. 函数选择策略:优先选择定义域广泛、数值稳定的函数形式。

  4. 异常处理:在训练循环中加入NaN检查,发现异常时能够及时中断并调整参数。

通过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并应用适当的解决方案,用户可以更有效地使用PyKAN构建稳定可靠的模型,充分发挥其自动符号回归的优势。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