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Hi-FT/ERD项目中的自定义损失函数实践指南

Hi-FT/ERD项目中的自定义损失函数实践指南

2025-06-19 21:54:49作者:蔡丛锟

引言

在目标检测任务中,损失函数的设计直接影响模型的训练效果和最终性能。Hi-FT/ERD项目基于MMDetection框架,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自定义损失函数机制。本文将深入解析损失函数的计算过程,并提供详细的修改指导,帮助开发者根据特定需求调整损失函数。

损失函数计算过程详解

损失函数的计算可以分解为五个关键步骤,理解这些步骤对于自定义损失至关重要:

  1. 采样方法设置:平衡正负样本分布
  2. 损失核函数应用:计算基础损失值
  3. 逐元素加权:调整单个样本或元素的权重
  4. 标量化归纳:将损失张量汇总为标量
  5. 整体权重调整:控制不同损失项的贡献度

采样方法配置

在目标检测中,正负样本不平衡是常见问题。Hi-FT/ERD提供了多种采样策略:

train_cfg=dict(
    rpn=dict(
        sampler=dict(
            type='RandomSampler',  # 随机采样器
            num=256,              # 采样总数
            pos_fraction=0.5,     # 正样本比例
            neg_pos_ub=-1,        # 负样本上限
            add_gt_as_proposals=False))

技术要点

  • 对于Focal Loss等自带平衡机制的损失函数,通常不需要额外采样
  • 采样策略直接影响模型对难易样本的学习侧重
  • 正样本比例(pos_fraction)需要根据数据集特性调整

损失函数微调实战

1. 超参数调整

以Focal Loss为例,其核心超参数包括:

loss_cls=dict(
    type='FocalLoss',
    use_sigmoid=True,
    gamma=1.5,    # 调节难易样本权重
    alpha=0.5,    # 类别平衡参数
    loss_weight=1.0)

调参建议

  • gamma值增大,模型会更关注难分类样本
  • alpha值用于平衡类别分布,在类别不平衡数据集中尤为重要
  • 建议从小范围开始调整(如gamma=1.5-3.0),观察验证集效果

2. 归纳方式选择

损失归纳方式影响梯度更新行为:

reduction='sum'  # 可选'max'、'none'等

选择策略

  • mean:默认选项,适合大多数场景
  • sum:当batch size较小时可能更稳定
  • none:保留完整损失矩阵,用于高级自定义操作

3. 损失权重调整

多任务学习中,不同损失项的权重配置示例:

loss_cls=dict(loss_weight=0.5),  # 分类损失
loss_bbox=dict(loss_weight=1.0)  # 回归损失

设计原则

  • 回归任务通常需要更高权重
  • 关键任务(如安全相关)可适当提高权重
  • 建议保持总权重和不变,通过比例调整

高级加权策略

Hi-FT/ERD支持更精细的逐元素加权:

def get_targets(self, ...):
    # 生成label_weights和bbox_weights
    return (labels, label_weights, bbox_targets, bbox_weights)

应用场景

  • 关键样本赋予更高权重
  • 困难样本特殊处理
  • 根据目标尺寸调整权重(如小物体检测)

最佳实践建议

  1. 渐进式调整:每次只修改一个参数,观察效果变化
  2. 验证集监控:重点关注验证集指标而非训练损失
  3. 组合实验:不同采样策略与损失函数的组合可能产生意外效果
  4. 可视化分析:通过损失曲线分析调整效果

通过合理调整损失函数,开发者可以显著提升Hi-FT/ERD模型在特定任务上的表现。建议从默认配置出发,根据实际需求逐步优化。

登录后查看全文
热门项目推荐